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中医治疗外耳道炎 >> 正文 >> 正文

辛丑年戊戌月乙未日三百零八期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2-5-9

每日一字

今天的字是一个会意字。

「说文解字」:通也。从耳呈聲。

首先需要说的是,我们今天使用的「圣」字,是「聖」字的简化字。

而「圣」字,则是另外的字,它是一个会意字。在「说文解字」中也有它「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讀若兔窟。苦骨切。」

甲骨文金文小篆

就是说「圣」字本字的读音是kū,它的本义是「在土地上工作」,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聖」字的含义完全无关。

既然声音也不一样,含义也完全无关,为什么会使用「圣」来简化「聖」字呢?原因很简单,简化字为了方便人识字,所有他们觉得复杂的笔法全都要想法简化掉,这种简化大体有如下几种方案:

1、有能省略的部分就直接省略,比如「廣」字简化成了「广」、比如「氣」字简化成了「气」。

2、能简化写法就直接简化,比如「髮」字简化成了「发」(把整个「髟」字简化成了一个「ノ」)

3、能简化成某一个部分的就简化成某一个部分,比如「鄉」字简化成了「乡」,比如「業」字简化成了「业」。

4、形声字的话,能简化声旁到更简单的同音字的就直接换声旁,比如「樸」简化成了「朴」,比如「優」字简化成了「优」。

5、如果甲骨文里面字比较简单的,就直接使用简单的甲骨文来代替,比如「與」字简化回了「与」字(甲骨文中的字形是「与」字,后来在小篆中加入了四只手代表共同之含义,才变成了「與」字)

6、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简化的,就直接画个叉代替。比如「鳳」简化成了「凤」,「趙」简化成了「赵」。

而「聖」就是由最后一种方案简化的,由「聖」字就简化成了「圣」。

这种简化字,完全不符合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是一个合理的汉字,也没法从它上面看出它代表什么含义出来,不能认为它们是汉字,而只是一个方便学习汉字的一个简化的符号而已。

好,我们回过头来再说「聖」字。

「聖」字从甲骨文到现在就没有发生过改变。都是由「耳」、「口」和「壬」构成的。它是一个「人」张大了「耳朵」在听「口」讲话的样子。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

因此,首先就需要排除掉许慎的解释了,许慎把它解释成形声字的方式是不正确的。

有人把它的本义解释为「听觉灵敏之意」,这个解释我不认同。我认为它的本义是「需要人张大耳朵来听的重要讲话」,就是「神圣的话语」的意思。

一般什么时候人会需要像「聖」字甲骨文那种样子来张大了耳朵去听人讲话呢?一般来说,应该是听老师讲课、或者是听领导训话、或者就是听法师讲道的时候了。

考虑到商代时期能学习的内容大都与巫术有关,而国君又是国内最大的祭司。因此上面说的这三种话,对于商代人来说,听起来几乎是相同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聖」字「神圣的话语」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了。

从「神圣的话语」就引申出了「能说出神圣的话语的人」,便是「圣人」的含义。

在这里,请停下来仔细回想一下,古今中外,凡能被称为「圣人」的——不管是耶稣、孔子、老子、苏格拉底还是释伽牟尼,都有一个「能说出神圣的话语」这个共同特点的,这也与「聖」字的「能说出神圣的话语的人」的引申义相符合。

除此之外,即使管仲再富国强兵、孙武再纪律严明、诸葛亮再神机妙算、亚力山大再武功卓著,建立了世界帝国,这些人即使功勋再伟大,也没法评价他们为「圣人」,应该也是因为他们无法说出「神圣的话语」的缘故吧。

今日诗歌

一夕秋寒到眼前,檐间点滴扰人眠。

小窗瑟瑟风兼雨,疑是神龙啸九天。

「采桑子」

重阳已至秋将尽,

桐叶飘零。

桐叶飘零,

飒飒寒风夜满城。

惆怅窗前人不寐,

点点星星。

点点星星,

檐上潇潇细雨声。

今日读书

看的书:「陶说」

听的专辑:Annette-BarbaraVogelDurvalCesetti「FirstLadies:ThreeRomanticViolinSonatas」

这本书书名为「陶说」,顾名思义,就是北大路鲁山人关于陶瓷器这一主题的散文集。

里面的内容都紧紧围绕在了陶器这个主题上,但是内容却千差万别。

这本书里面有「我的陶器制作」、「从筑窑学到的」这种陶艺创作谈、有「料理和器物」「陶器鉴赏」这种以艺术鉴赏者视角来谈论陶艺的小美学论文、有「日本的陶器」、「备前烧」、「志野烧的价值」这种介绍日本传统陶器的介绍性质的文章。

所以,虽然这本书的内容在主题上面略有一些枯燥——因为对于我们普通的读者来说,欣赏陶瓷艺术品本身就已经是与生活相距比较遥远的事情了,更何况还是日本传统的陶器制作和鉴赏。

但是北大路鲁山人在其中不经意间体现出来的那种纯粹的日本传统风格的审美思想,却是本书非常重要的价值之一。

对于日本人来说,千篇一律的东西是永远不可能谈得上审美的,因此,「完美」这个概念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状态。

标准、精致、对称、华丽与整洁的审美,对于日本人来说,那些都是室町时代浮夸过时的遗迹了,它们都是受到了中国影响的泊来品。对于日本人来说,由千利休所开创的基于禅宗的以独特、质朴、阴翳、残缺、不规则和笨拙的茶道之美,才是日本人最喜欢的美。

这种日本人独特的审美观并非是一种单纯的猎奇或者是变态的审美。就拿这本「陶说」里面提的一个例子做为例证好了。在「古器观集萃」中介绍了一件古代的名陶器「濑户唐津茶碗」,这个茶碗从造型上看就是一个普通的茶碗,甚至连普通的茶碗都不是,因为它在烧制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产生出了一些瑕疵,导致碗下方的釉产生了鼓包和结块,变得凹凸不平了(日本人将这种称之作梅花皮——就是粗糙得像老梅树皮一样疤疤疖疖的样子)。北大路鲁山人在书中写到「这么说可能比较失礼,但是如果今天的陶器创作者们烧制的茶碗有梅花皮或者有脱釉的话,那么这些茶人们只会回答除了扔掉之外别无他法,是瑕疵品,是无用之物。归根结底来说,现在的陶瓷器不像其茶碗原作那样一开始就具有美的生命,所以也是无可奈何。以前的作品是好的,所以即使有我们现在所说的损伤、不足,也变成了一种好的特色,反而是为其增添了美丽」

就如北大路鲁山人所说,这种美的基础,仍然是在于它的作者制作它时的认真的态度与它的所使用原材料(就如书中所说「作品是好的」),然后在这个好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不可预见和不可复制的因素(「损伤」和「不足」)反倒是让它变得逾发独一无二了。因此,它们的价值竟然比它们同一批次的没有瑕疵的良品还要更高出很多倍了。

关于日本人这种喜欢不对称、残缺和不足的阴翳的美,谷崎润一郞在「阴翳礼赞」中已经写了很多,我就不在这里复述了。

必须要说,北大路鲁山人是一个非常顽固并且一旦生起气来就不留情面的人。在本书后面他关于开私窑的事情上与人吵得不可开交。虽然他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比较有道理的,他的观点是「不要轻视古人,尤其是那些制作出传世名器的古代匠人。他们能够作出这些传世名器,不仅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古田织部或者千利休这些有着相当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审美眼光的人的指导,更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匠人。如果自己没有成为一个优秀匠人的觉悟,没有像我这样掌握了书法和绘画的真谛,想要依靠现在的打工人加上艺术学院的学生来试图制作出古代的传世名器一样的作品出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不要这样浪费时间、金钱和更宝贵的制陶的资源了」

但是他的表述方式确实过于直率(直言快语,没有任何摭掩,确实是北大路鲁山人的一个语言特点),就不要说是被他所批评的前山先生,就连看到这个部分的我在读的时候,都忍不住要觉得说得有点儿过于露骨了。这位倒霉的「前山先生」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还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子呢。

是的,这就是北大路鲁山人,一个执着于日本传统美,一个执着于精英主义的艺术天才。使用他在本书中所写的一段话做为本篇的结尾:

在日常生活中,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雅,

并将其带入到自己生活中的人,

即使是过着贫穷的生活,内心也是富有的。

我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哪怕只是一点点。

我的工作就是这种愿望的小小表达。

汉俳三首

把雨留给地

把寒风留给落叶

只剩下秋天

秋虽然寒冷

满眼却全是暖色

是诗的季节

如此的短暂

刚刚来就走了的

南方的秋天

付尧

一面堪遣兴,无钱亦知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zlwedy/8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