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很舒服,甚至有些人会上瘾,但是经常掏耳朵有很多危害。甚至掏耳朵能掏出癌症?这样的患者其实并不少见,而且多是在“很愉快”的情况下中招的。
不要随便掏耳朵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很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掏耳应做到如下两点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经常掏耳朵对健康有害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耳朵也会染“脚气”耳朵感染“脚气”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耳朵发痒,外表看着是耳朵红肿、皮肤脱屑,个别还会出现疼痛、听力下降等情况。外耳道真菌感染主要是因为真菌在外耳道中繁殖引起的炎症感染。
外耳道真菌感染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原因和季节以及个人习惯有关。尤其夏天,每天都要洗澡,洗完澡后贪图凉爽,没及时将头发和身体擦干,洗澡水就容易顺势流进耳朵,而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助于真菌滋生。还有夏季游泳的人也多了,游泳时水进入耳朵,不及时擦干,也容易引起真菌感染。
因此,掏耳朵不可太频繁哦。不然可能会听——不——见。
啥?觉得内容太少、没看够?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zlwedy/6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