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咱们刚说了“节后综合症”的问题,结果周末,西柚妈和我的宝儿就双双躺枪!我咳嗽、头疼加流涕;挖更严重,发烧38.2℃,周五晚上一夜就是给娃擦身、量体温、擦身、量体温中度过....
第二天,爸爸说,医院吧。
我说,医院比“春运”还热闹吗?随便百度一下,医院儿科“井喷”的消息,医院?交叉感染这谁受得了!
via
头条新闻那怎么办?吃药吧!于是爸爸就拿出一包头孢??,
“来给孩子消消炎吧,发烧就是有炎症!”
“这是抗生素!抗生素能随便给孩子吃吗?”
其实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疑问,抗生素到底要不要给孩子用!随着国家对抗生素的管控,其实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已经基本没有了。但有些妈妈还是谈抗生素色变,就怕使用抗生素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还有些妈妈甚至说,到底啥药是抗生素啊?娃生病了我都不知道该给孩子吃什么药了!到底哪些病能用抗生素,哪些病不能用?今天咱们一一解答!
什么是抗生素?
先要知道抗生素适用哪些疾病,就得知道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类药又叫抗细菌药(antibacterial)也称为“抗细菌剂”,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
所以,抗生素是一种“抗菌药”。
那也就是说,抗生素对病毒、朊毒体等结构简单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没有效用。
消炎药≠抗生素!
那么平时我们说,孩子有炎症啊,得吃消炎药啊?消炎药是不是抗生素呢?
消炎药和抗生素也是两个概念!
当宝宝的身体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的时候,家长需要使用消炎药来缓解、消除这种症状。
但是引起炎症的原因有很多种,细菌、过敏、病毒和真菌等都有可能引发身体的炎症,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有效,其他原因引发的身体炎症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反而会对宝宝的身体有伤害。
使用消炎药针对的是炎症本身,而抗生素是通过抑制致病的微生物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二者的作用对象是不同的。
想知道这个药是不是抗生素?
看药名!
1、看药名的词头。如头孢克肟、头孢拉定都带“头孢”词头;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词头都是“磺胺”词头,带有这样词头的一般都是抗生素。
2、看药名的词尾。如红霉素、青霉素、克拉霉素等带词尾“霉素”的;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带“沙星”的都是抗生素。
还有培南、西林也都是抗生素的药名。例如,盘尼西林、阿莫西林、美罗培南、帕西培南等。出现这样的字样基本也可以确定是抗生素药物。
3、看药的成分。药品的包装上一成分般会对药的作些说明,如有一种药品介绍成分为黄苓、前胡、百部、白花蛇草等,显然这些都是中药名,那么这种药品就是中成药而不是抗生素。
4、看药品的适应症和病理作用。如果药品主要是用来抗菌、杀菌、抑菌的,那很可能是抗生素;因为抗生素主要不是针对炎症消炎的,而是直接杀灭细菌。
5、看药的类别。抗生素一般都是西药,凡是中药、中成药、清热解毒的药,都不是抗生素。如板蓝根等。有的药品包装上标明是中成药,或者药名上含有“清热解毒”等字样,这些都不会是抗生素。
这些病不能用抗生素!
用了也没效果!
年加拿大儿科协会关于阿奇霉素在儿科的应用指南:阿奇霉素不应用于急性咽炎、急性中耳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除非是危及生命的β-内酰胺类过敏和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所以,这些疾病不能滥用抗生素!
1、上呼吸道感染(感冒)9成不需要服用抗生素
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普通的感冒,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服用抗生素!
一般情况下,感冒是由于病毒导致的,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果,对于病毒一点作用都没有,之所以有些时候医生会开抗生素是由于合并细菌感染了,但是大部分感冒是没有合并细菌感染到,所以,家长不要乱给孩子吃抗生素。
2、急性咽炎转变的慢性咽炎
这种咽炎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细菌的,抗生素主要是对付细菌,连细菌都没有,吃了只能起到安慰剂功效。
3、非感染性腹泻
大多发育秋冬季节,宝宝由于病毒感染而发生腹泻。例如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这个时候服用抗生素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的,妈妈要做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脱水!口服补液盐,观察孩子的情况。
4、腮腺炎大部分都是不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的
还是那句话,腮腺炎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痄腮”,是因为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一般对症处理就能自行好转了。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一说到病毒,好了,跟抗生素拜拜吧~
这些情况一定要使用抗生素!
家长千万别犹豫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外耳道流脓;
2、鼻窦炎,表现为流脓性鼻涕,伴有高烧39℃。宝宝神色疲惫,如果宝宝本身有感冒,感冒症状缓解后又有加重。
3、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宝宝张开嘴巴能看到扁桃体肿大、化脓,同时还有高烧、怕冷、头疼、喉咙疼等,也考虑有细菌感染。
4、细菌性感冒高烧,体温超过39.5℃,持续增长1~2天不退或有高热惊厥者;
5、细菌性肺炎
6、感冒合并细菌感染。宝宝反复的发烧,即使烧退了精神也不好,流黄脓的鼻涕,咳嗽有黄脓痰,可能都提示是细菌感染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何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
那就是给孩子化验一个“血常规”。
1、白细胞高
白细胞家长大多都知道,又叫免疫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当病菌侵入人体体内时,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如果体内的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如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值高的话,多提示为细菌感染。
2、中性(粒)细胞比率高
中性粒细胞有吞噬、杀菌作用,它如果出现,多提示是急性或化脓性感染。前阵子有位宝妈就留言问,为什么俺孩子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不高,却给用了抗生素呢?后来又问了一下医生,原来是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提醒细菌感染。另外,有些有支原体感染的孩子,会出现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
3、白介素6(IL-6)高
白介素6是个专业术语,很多家长不认识。其实,白介素6是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前炎症介质。家长要记住,它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
所以,白介素6高的时候,一般也要考虑炎症的表现,不过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白介素6升高的程度比一般炎症或病毒感染更加显著。
4、降钙素原高
降钙素原是一种蛋白质,当出现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等情况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这也提示有细菌感染。
如今,过度输液也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其实,对于宝宝来说,输液无异于一次小小的手术,除非病情严重,否则不要轻易输液。治疗一些较轻的病症时,选用口服的抗生素即可。
有些家长因心疼宝宝生病难受,就想着让宝宝的病尽快好起来,于是在医生开药的基础上擅自加大用药量,或者干脆换用其他药,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往期精彩回顾6年前,无心之举竟成了今天的救命稻草!
什么?小鸡鸡的长度也有国际标准?太小可能是病
摸耳朵、啃毯子、抱小熊...宝宝睡前各种“奇葩”怪癖,3岁后戒不掉后患无穷!
孩子说话越晚,智商越高?别被爱因斯坦“骗”了!真相是你给宝宝吃饭“吃错了”!
〖亲爱的看完记得在文末点个“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zl/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