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外耳道炎输液治疗 >> 正文 >> 正文

贾永红新疆一枝花大文坊散文选编总4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1-11-5
四川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m.39.net/news/a_5748846.html

编者按

这是一篇旧作。最近美欧西方鬼子在拿新疆说事儿,甚至还妄图抵制新疆棉花。为了以事实说话,揭露敌对势力对新疆造谣生事,本刊重新编发这篇文字,用事实揭露西方反动派。热忱欢迎四方朋友围观,为我大美新疆点赞和呐喊!

贾永红,商洛丹凤人,居新疆四十余载。是一个失去土地的农民、也是有着16年军龄的转业军人、现已退休的公务员、但仍挂着所谓作家和新疆报告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名份。30年前写有长篇小说数部;20年前有散文集、报告文学及画册分别出版;10年前至今编著有文集若干。从文至今,小说、散文、诗歌均荣获过国家级最高奖项;亦受到过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联署奖励。但凡有人提及,皆会觉得脸红。

新疆不乏美丽的花儿,譬如南疆的和田玫瑰、昆仑雪菊;譬如北疆的郁金香,还有巴尔鲁克山这个让我记忆深刻的山野,到了四五月份,各种山花就会竞相开放,兰花贝母,有如绝代佳人,十万亩野生巴旦杏花,淹没了整个山谷。嫣然娇艳,香气四溢。还有那簇簇芍药,就像是一群一伙的玫瑰仙子,她们微风里嬉戏,婀娜多姿,赤橙黄绿青蓝紫,沁人心醉,令人目不暇接。成了人们竞相来目睹的一张美丽的绿色生态画卷。

生长在新疆大地上的花儿。无论是人工种植,还是自然天成,它们都无不妆点着大美的新疆。但我要说的新疆花儿,不在花圃之列,却能让新疆人最引以为傲,而且影响着世界经济的一种格局,它就是新疆的棉花。新疆棉花总产、单产不仅雄踞全国第一,甚至成为世界股市的晴雨表。

新疆四十年大庆那年,我应约赴南疆采写报告文学稿件。先后采访了喀什市、英吉沙县、疏附县、疏勒县、叶城县、莎车县、泽普县、巴楚县、墨玉县、和田县、洛浦县、于田县、策勒县、皮山县、和田市,前前后后历时43天。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南疆的棉花了。这种最寻常的农作物,词典里亦有记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是这样描述的: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锦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

视频·库尔勒

这么细致顺序的描述,其实就是讲了棉花在土壤里生长的大致经过。很有意思的是,就在我动手撰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看到一位作家朋友用文学语言对棉花做了这样的描述:

“仿如看到了一个女子的一生。抽芽长叶是年少,有着稚嫩懵懂;洁白的花颜是豆蔻年华,如邻家小女初长成,无忧无虑的说笑着,有着清澈的眼神和皎洁的面庞;花儿渐渐转成水红、玫红、嫣红、深红,当是待嫁的女儿闭合、稠密的心思了,有着旖旎婉转的姿态;棉花谢了青桃,那小小尖嘴的棉铃,就是棉花的房子了。里面有齐整的四五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养育着小小的娃娃(棉籽)。这时的它,像不像慈爱包容的妈妈?娃娃长大,便迫不及待的把脑袋从母体裂开的缝隙里钻出,转眼就白绵绵、毛茸茸一团,这就是真正的棉花花呢。”

棉花是离瓣双子叶植物,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于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由此可见棉花的习性是多么的顽强,它根本不理会土质的干旱贫瘠,一片盐碱滩就是它的家园。一径自在,叶拥杆长,花败果结,叶落棉开。

我从南疆回到乌鲁木齐后,就给《新疆日报》宝地副刊写了一篇题为《享受布衣》的散文,借此来抒发我对棉花的一点感受。在这篇短文里,我讲了棉花的美好,无论从棉花的外在或是它的内含,棉花几乎都是很完美的一种花朵儿。

我的故乡,是在商洛革命老区。山里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置有纺车,甚至有的人家还不止一架纺车呢。山里人若谁家新上门的媳妇不会纺线,抑或纺出的线粗细不均,则会让村里人看笑话的,所以女孩儿出嫁之前,纺线这门手艺总是要首先学会的。纺线是细巧活儿,一开始学纺线总不得要领,常常会出现断线、粗线、绞线。正确方法是:右手摇纺车,速度要均匀,左手捏棉条,拉线的速度也要均匀。两手配合默契,才可以纺出细而结实的好线来。我祖母对我母亲比较挑剔,但她纺线却没有母亲纺的线儿好,这些都是往事,不说也罢!

我在南疆看棉花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童年自己家里的纺车,想到了母亲当年手摇纺车的身影。母亲用右手摇动纺车,她的左手呢,先是弯腰将棉条一头抵在纺针上,然后轻轻往后拉线,棉条就在她的手中渐渐消失。挺胸、直腰,手臂向后张扬,直至伸直为止。此时腰身后仰,手臂直直地举在肩后,动作轻缓而优雅,间或伴有纺车的嘤嘤鸣响,如同演奏一首绝妙的曲子,煞是动听。内地一位文友居然看到了这篇文章,便心生疑窦。打“棉花真的就那么好吗?你们新疆真会有那么大片的棉田吗?一望无际?我怎么没听说过啊!”我笑了,然后告诉这位朋友,棉花真是个好东西呢!而且是新疆最惊艳的一种花儿。

首先,棉花天然柔和,皮肤接触无刺激。无异味,无污染,无漂染,无任何添加物,气息清新自然,是绝对温暖、健康、环保的绿色产品。尤其对老人和儿童更为适用,是健康保暖的;其次,棉花作为传统的保暖材料,由于棉纤维细度较细有天然卷曲,截面有中腔,所以保暖性较好,蓄热能力很强,且不产生静电。纯棉花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棉花纤维的弹性恢复,伸长,纤维中蓄热能量多。因此,经过太阳照射后的棉被厚度会明显增加,摸起来非常柔软,夜晚,盖上晒后的棉被,你会感觉到棉花里面的热量缓慢施放,使人感觉贴身、贴心的温暖、柔软,伴着淡淡的太阳的味道,让你很快入眠;其三,棉花无寄生病菌,自然环保。棉花是纯植物纤维,无营养成份,不易滋生细菌;其四,它绿色环保,低碳环保,属于纯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其五,相比较羽绒被及纤维被的好处。虽然禽鸟类羽毛被保暖性能可能更好,但禽鸟羽毛对皮肤和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化纤棉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但透气性能、贴身性能及舒适性能均不如棉花。由于比重较轻,因此不会象棉花那样贴身、保暖。羽绒、化纤被的静电对皮肤刺激较大,造成皮肤粗糙,易引发青春痘、多梦、周身细小疖疮及神经衰弱等等青春病症。

视频·新疆是个好地方

至于新疆棉花,已被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从年以来,新疆棉花已连续数十年获总产、单产、商品出口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五个全国第一。棉花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这几年,棉花及相关产业为自治区提供的税收,约占自治区全部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五,迄今为止,没有哪个产业或产品能像棉花一样,对新疆农业及农民收入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没有哪个产业能像棉花产业这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言,正是棉花产业的崛起,改变了新疆农业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地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新疆棉花不仅为新疆各族农民带来了眼见为实的增收效益,也为拉动内地省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我曾在《新疆经济报》看到有记者报道,说内地17·5万拾花工,从石河子“拾”走了7·4亿人民币。其实,媒介上刊登这样的消息已经是屡见不鲜了。新疆日报等主流媒体也时有报道,新疆各主要产棉区,如奎屯、乌苏、玛纳斯、阿克苏、喀什,内地来疆的采棉工用自己的汗水,都能获得不菲的经济回报。即便如此,每在棉花盛开的季节,棉农因找不到拾花工而焦急,有些人就托内地老家的亲戚招揽拾花的乡亲,然而也不尽人意,因为好多年轻人去东南沿海打工了。阿克苏地区是新疆最大的产棉区,它的棉花产量占新疆的百分之三十五,占全国的百分之十。据业内人士估算,按照12元/公斤的市场收购价,以亩产量公斤计算,阿克苏的万亩棉田将产生亿元的产值,扣除每亩元的成本,大前年的“疯狂棉花”为阿克苏地区贡献了94.5亿元收益。原阿克苏农业局郑新明局长曾颇为自豪的告诉我,阿克苏会产生很多个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尤其是承包大型农场的“农场主”们。同样,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我就听说距离州首府库尔勒市不远的一个叫做尉犁县的地方,种棉花“种出”了许多百万富翁。

视频·喀拉峻

尉犁县属温带荒漠气候,自然条件差,每年开春时几乎天天和沙尘、烈日打交道,但丰富的光热资源却很适合棉花的生长。全县共有1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就有3.8万人。棉花单产和总产居全州第一。作为全国四大商品棉基地之一——新疆南部棉花基地的主战场,尉犁县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优质商品棉基地县”,被自治区命名为“双百斤皮棉县”。尉犁县种植业协会会长,袁建波不仅自己种棉花致富,还发挥协会的组织、带动作用,常邀请农业专家给农民讲棉花种植技术。按他的话说,只要不是懒汉,通过双手都能致富。在尉犁兴平乡统其克村六组有一个名叫卢存珍老人,看到他时他正蹲在自家的棉田里查看棉花。古铜色的脸,花白的头发和胡须,衣着朴素,说话语气平和。大概谁也不会把这个老汉和百万富翁的称谓联系在一起。

我曾经两次去过南疆第一大县莎车,站在莎车一望无际的棉田里,扑面而来的那种震撼、那种别样的感觉在心里便油然而生。尽管那时今日已经二十余年过去了,但在我的记忆深处,仍然清晰地刻印着那一幕摇滚激荡的情形。满天遍野映入眼帘的是白晃晃一片。这个时候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那些摇摇滚滚飘向天空的棉花,他们热闹地簇拥在一起,露出欢天喜地的笑脸。棉花的花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那雪白雪白的五瓣花朵开在金秋,耀眼的银白让人心旷神怡。

视频·库尔勒

莎车早在0多年前就是西域的一个部落小王国,文化神奇且独特,不仅流传着水神共工、农神后稷为民造福的神话,而且诞生了人类非物质文明的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如今,在这片土地上,不知道还有什么作物能像棉花这样让莎车人情有独钟呢?

时任莎车科技副县长的丛东初那天陪我去看棉花,正好是个赶巴扎的日子,路上便不断有行人和他打着招呼,有骑摩托车的、有赶马车的、有开拖拉机的,丛县长说,这些都是靠棉花收入买的;还有眼前这一排排新房,也是从棉花地里来的……总之,农民们吃的、穿的、用的,包括你所看到的乡村风景,每天的劳作等等,无不与棉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多少年了,广袤如银海一般的棉田,堆积如银山一样的棉花垛儿,编织着新疆农民的致富梦,成为农民最稳固的财源。

编委会主任:张兆昆

本刊总顾问:朱炳明

本刊总编辑:东方虹

影视技术:杨世英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syzl/7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