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护士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与生活方式最为密切的慢性病
如何早期发现并预防糖尿病
来听听佛中医专家怎么说
首届佛山名医、我院内分泌科主任魏爱生主任中医师介绍,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起作用,但关键在于后天性的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其特点是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尿糖出现,同时伴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代谢紊乱。在病种上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据年的全国普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11.6%,糖尿病患者接近1.5亿,成为世界糖尿病人数第一大国,可怕的是糖尿病前期发病率为50.1%,两项加起来是61.7%,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有6人血糖不正常。
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魏爱生指出,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
(1)糖尿病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
(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
(3)肥胖或超重,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
(5)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
(6)年龄40岁以上者;
(7)饮酒过多者。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
魏爱生表示,糖尿病早期不一定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若出现典型症状,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
1.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
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3.女性下身瘙痒,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
4.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
5.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人的血糖为: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血糖3.9~7.8mmol/l。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确诊为糖尿病: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mg/dl)。
2.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PG水平≥11.1mmol/l(mg/dl)。
无糖尿病症状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必须改日复查。
糖尿病三级预防方法
一级预防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和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1.适当的热量、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维生素充足,是最佳的饮食配伍。
2.定期监测体重,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不要到体重明显增加时才采取措施。
3.合理且规律运动,养成终生习惯。
4.戒烟少饮酒,杜绝一切不良嗜好。
5.双亲患有糖尿病家族史,且自身肥胖、血糖偏高、缺乏运动者,需特别小心注意。
二级预防
定期测量血糖,即使一次正常者,仍要定期测定,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若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测定和仔细鉴别,争得早期治疗时间。同时,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的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毫克%以下,餐后血糖在毫克%以下,还需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
牢记四个“一点”,即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动一点和放松一点。
多懂一点,指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多懂一点。
少吃一点,指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主食、副食要少吃,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
勤动一点,指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放松一点,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
魏爱生提到,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他提醒广大市民,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
为进一步向市民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11月13日(本周五)下午15:00-16:00,我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将举行线上直播活动,欢迎点击下方海报了解详情。
专家简介
(点击图片进入挂号页面)
魏爱生,首届佛山名医,内分泌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代谢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上腺、肥胖、代谢性骨病等中西医诊疗。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创面处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佛山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文章来源:
文字:王家乐,梁健,吴舒颖
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syzl/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