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经过一个多星期晴暖舒适的好天儿,昨天我市天气发生了个大转折,整个上午我市都被浓浓的雾气笼罩,黄白嘴、大窑湾等地还出现了能见度低于百米的浓雾,湿凉的东南海风也使得气温明显下降,早晨主要站点气温都仅有11℃上下,体感湿凉。
不仅如此,雨水也赶来凑热闹。今天一早开始我市将陆续迎来小雨天气,夜间大部地区降水结束,天气转为多云,在雨水的打压下,全市的最高气温仅有14℃上下,湿凉的感觉仍比较明显,外出注意带伞及添衣。
明天,云彩还是天空的主角,局部地区还将出现阵雨或雷阵雨天气,雨量不大,气温有小幅回升,市区最高气温在19℃。到了双休日,雨过天晴,市区的最高气温也会重新回升到20℃之上,大家又可以在晴暖的好天气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了。
正常人不需要掏耳朵
小心引起中耳炎
专家表示,从医学上来说,正常人不需要掏耳朵,耵聍(耳屎)可阻碍声波对鼓膜的伤害,也有抑菌杀菌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耵聍会随着张口,打哈欠等下颚关节的运动,自动脱落排出体外。随意掏耳朵会破坏耵聍对耳朵的保护作用,有可能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许多人喜欢掏耳朵,觉得十分舒服。不过近日记者发现,网上却有这样的说法:耳朵其实根本不需要掏。
这让网友们议论纷纷,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是真的吗》栏目记者医院、北京医院咨询专家。
首都医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王宁宇介绍,从医学上来说,正常人是不需要掏耳朵的。
耳朵里有一种正常的东西,叫耵聍,大家称之为耳屎。耵聍是皮肤在耳道里面的一种皮脂腺的一种异化,可以起到防止感染,阻止病虫进入外耳道的作用。专家告诉我们,耵聍可以阻碍声波对鼓膜的伤害,同时也有抑菌杀菌的作用。
可是,长时间不掏耳朵会不会像网友所说的使耳道不干净,甚至堵塞耳道呢?
王宁宇医师表示,伴随日常口腔的咀嚼、咬合,我们的啮合关节会来回的运动,这个运动和外耳道有连接,会自动把耵聍排出外耳道。
相反,自行掏耳时,经常是把耳道口的一点取出来,耳道里边的还在里边,而且有可能会把它推到里边去,导致越积越多。
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巧平说:“经常掏耳朵会刺激皮肤,使耵聍越分泌越多,对它排出来是没有帮助的,反而容易形成栓塞。”
王宁宇医师还向我们介绍:“耵聍在外耳道里边,是紧贴在外耳道壁上的,掏它的时候,非常容易损伤外耳道壁。我们经常会在临床上看到,有些人因为自行掏耳造成皮肤损伤,严重的还会细菌感染,形成外耳道炎。”
不少人都觉得经常掏耳朵是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想到掏耳朵有可能会对自身健康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由此看来,掏耳朵如果稍有不慎,轻则会出现耳朵红肿,发炎,重则会引起中耳炎,从而导致听力下降,那么,医院请医生掏耳朵呢?
刘巧平医师介绍:如果耵聍太多阻塞耳道,会形成耵聍栓塞,出现一些症状。第一,耵聍阻塞外耳道刺激鼓膜,会出现耳堵闷感,听力下降或者耳鸣甚至眩晕。第二,耵聍刺激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炎,出现耳痛。第三,耵聍刺激外耳道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咳嗽。当我们出现了这些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把耵聍取出来。
专家还提醒我们,不要轻易给小孩掏耳朵。由于小孩的外耳道皮肤十分娇嫩,又细又窄,所以加大了损伤外耳道的风险,如果有不适,医院就诊请医生帮忙处理。
来源:人民日报、养生中国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syzl/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