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中药治疗外耳道炎 >> 正文 >> 正文

农历三月十五,为何保定人都来这里赶庙会其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2-5-10

在保定东郊东高庄村南,府河的北岸,有一座北朝南的宏伟庙宇,人们叫它“刘守庙”。庙里边供奉的是神医刘守真,人们又尊称他为“刘守真君庙”,也叫“刘爷庙”。每当他殉难的祭日----农历的三月十五,方圆几百里的人们,纷纷来这儿赶庙会,以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悼念。

人们为什么对他这么崇敬怀念呢?这得从老早的时候说起。刘守真是宋朝人,家住在河间县守真村,后来河北省一带被金国统治,他在家乡待不住了,才流落到保定行医。刘守真的原名叫刘完素,他为了躲避金国官役的追寻,改名叫刘守真,也就是守住贞洁的意思。他这个人秉性刚直,为人善厚,自小儿就聪颖好学。他见到各地的黎民百姓深受异族侵略之苦和疾病的折磨,因此就立下志向:不当官,不为财,只为做个济世救人的看病先生。后来他遇到世外高人陈先生的指教,终于学成了医术。他在四处行医期间,不光是医术高,能治各种疑难疾病;医德还好,无论是贫富贵贱的人,他都给好好地诊治,凡是经他看的人,准能手到病除。

一次,他从保定城东路过,赶上汤家出殡,见从棺材里滴出的是鲜血,他就把棺材拦住,问棺材里装的什么人?主人说是个妇女,难产而死。他当下就说:“人没有死,还能有救。”人们不信,当把棺材打开,经他用针一扎,果然救活了,还生下个大胖小子呢!这一下,人们信服了。立时,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百里都知道刘守真了,每天求他看病的人接连不断,有钱没钱都能看病,可他自个儿省吃俭用,时常舍药救济穷人。

有一个老汉得了痨病,面黄如纸,骨瘦如柴,跑遍了九州十府一百零八县,几乎倾家荡产,也没能治好。后来听说刘守真了,就由千里以外找了来。刘守真一见,心里“咯噔”一下,眉头也锁紧了,自言自语地说:“病重啊,病重......”吓得病人心说:莫非真的一线希望也没有了!待了会儿,刘守真忽然面露喜色,说:“你的痨病不必担心,而你腿上这个疖子,倒是个致命之症、等出了头儿,会成小茶碗那么大的窟窿......”说完,开了个药方,把病人送走了。病人回家以后,按医生说的吃药,慢慢地痨病有了好转,可是腿上的疖子却发了起来,只好又来找刘守真。刘守真一见,哈哈大笑道:“好了,这就好了!”原来他把病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疖子上了,结果痨病就好了。他这时才取出刀子,将病人腿上的脓疮割破,敷了些药,时间不长,病就全好了。从此,刘守真的名气更大了,人们都称他是神医。

刘守真还是个非常有心计的人,除了看病以外,还注意总结经验。他发现北方人禀赋刚强,饮食咸厚,容易积热火,与南方人体质脆弱不同,因此他指出在北方一带治病,多数病人由火热引起,应该以凉药治疗为主,降心火,除肾水。他在这点上突破了汉朝名医张仲景的旧法,对后来人治疗瘟热病有很大启发。医生们尊称他是寒凉派的代表。他研制的“六一散”和“防风通圣散”,至今仍流传应用。他一生共著作医书二十八卷,世人推崇他为金元时代的四大名医之首。

当时由于刘守真的名气太大了,传到了金朝皇帝耳朵里,正赶上皇上的女儿患了重病,请遍了各地的名医都没能治好。大臣主张把刘守真叫来给公主治病。皇上想:他若能来自然很好,可我两次请他入宫伴驾,他都拒绝了,请他是不会来的。于是,就下圣旨叫刘守真来看,要不来,诛灭九族。刘守真怕连累别人,只好进京给皇姑看好了病。皇上见他医术果然很高,就封他官做,他不接受;给他钱财,他也不要。后来他推辞家母有病,离开京城回到了河间,把家里安顿了一番,又返回保定,隐姓埋名,住在了破庙里。

皇上一见他去了好长时间不回来,后来才了解到他已逃到了保定。就又派人备了厚礼,请他回宫伴驾。他一看再不能走脱了,又不愿为金朝皇上效劳,一咬牙,冲出了破庙,跑到菜地的井边上,一头扎到了井里。等官府人员赶来,急忙打捞,刘守真早已气绝身亡了,只从他的住处抄出几十卷书稿。

金朝皇上听说刘守真死了,又听说当地老百姓为这事哄嚷动了,如果再追查,对金朝统治不利。为了收买人心,就下圣旨追封刘守真为“刘徽君、高尚先生”,还命人在他殉难的井上建了个亭子。方圆几百里的百姓知道以后,无不痛哭落泪,都争着布施钱财,修建了这座“刘守真君庙”,并将他殉难的日子一一三月十五这天定为“刘守庙会”。

讲述:王印泉林景文董素珍郑金生记录:尤文远任廷山

往期回顾

●精彩视频!保定市重阳节文艺汇演

●有温度的敬老盛况活动隆重举行!

●暖心!保定市计生协举办重阳座谈联欢会,感人至深!

●尊老敬老

“最美孝顺好儿女”正式揭晓暨“敬老月”启动

保定老年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zyzlwedy/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