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中药治疗外耳道炎 >> 正文 >> 正文

专家说经常这样挖耳朵这样擤鼻涕的人容易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0-11-18

你是不是经常掏耳朵呢?

你是不是经常把房间的音乐放到最大声呢?

你是不是经常用力拧鼻涕呢?

你知不知道,这样做的时候听力可能会受损。今天的《新疆名医堂》节目邀请乌鲁木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阿布来提.伊米提给大家解疑答惑:

耳朵的“奥秘”:我们是这样倾听世界的

人的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以及听觉神经系统各个部分。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锤骨、镫骨和砧骨上下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信号,从那儿声音的信息就传到大脑。

细胞损伤不可逆听力防护不可少

我们的听力之所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就是因为负责将声音信号传送给大脑神经的内耳毛细胞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衰亡。要知道内耳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也就意味着一旦听力损伤开始出现,将无法恢复。

下面这些雷区你“踩”了吗?

常用耳机听音乐:许多人喜欢用耳机听歌觉得音量越大越好听。确实这样听感更丰富,可事实上,高频音量没有缓冲直接刺激鼓膜,很容易损伤听力。还有些小伙伴睡觉的时候也戴着耳机,不仅伤听力,时间久了还容易造成耳道、耳廓充血,影响血液循环。

你知道吗?听音乐时最好裸耳听。用手机时,把音量调到60分贝以内,不可超过最大音量的60%以上,听过分激烈的音乐60分钟左右应休息一次。如需戴耳机,最好用头戴式耳机,最好使用具有降噪功能的耳机产品,少用耳塞。

▲切忌不要在嘈杂和危险的环境中听随身听,以免发生无法感知周围危险情况发生!

不要随便掏耳朵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掏耳朵时,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你知道吗?外耳道皮肤分布有耵聍腺,分泌耵聍(俗称的“耳垢”)。耵聍具有杀菌、隔离等保护作用,因此不需要把耳道清理得“一尘不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耵聍会随着咀嚼动作而逐步排出外耳道,不需要主动清理。

▲少数人是有褐色,油膏状或硬如石块的耵聍,如果诱发感染、听力下降情况不建议自行处理,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

常处于噪音环境中

KTV、网吧、游乐园、演唱会场馆等往往环境嘈杂,在里面待上几个小时,耳朵就可能感到不适。各种热闹的场合的娱乐性噪音正是听力的“隐形杀手”。另外在可能出现巨大声响的环境中时刻保持警惕,如音响故障发出的叫嚣声、庆典现场的鞭炮声、呐喊声等等,一定要尽快捂住耳朵。

你知道吗?如果学习工作环境中常有噪音出现,一定要想办法解决,千万不能因为声音好像不大就忍着,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听觉神经上的错乱,引发耳鸣等疾病。

洗头、洗澡、游泳时防止水流入耳内

洗头或沐浴时,可用棉花球塞耳,防止污水流入耳道。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引起中耳炎复发。

你知道吗?患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除此之外···

不容忽视的耳鸣:尖锐的金属声、火车开过的隆隆声、口哨声、鸣笛声……耳朵里的嗡嗡声总让人心烦意乱。但大部分的耳鸣不是持续性的,一段时间后会自己消失,一般来讲不会有实质性的危害。可如果在睡眠充足、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出现了长时间、持续性耳鸣,就必须引起重视了。

定期检测听力: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有关。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一旦耳朵有某些轻微的症状就要引起重视,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

有感冒(影响咽鼓管的通气程度)、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擤鼻涕的人群,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如用力不当擤鼻涕,会使鼻涕中的病菌进入中耳腔,容易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zyzlwedy/5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