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中医治疗外耳道炎 >> 正文 >> 正文

第19集捏脊考试考的是什么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1-11-11

下周又要考试,既要考理论,又要考操作。

考好了,那是应该的,属于自己应知应会内容,考砸了,也别找任何客观原因,要主观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得接受相应的处罚,这就是护理人员的窘境,但护理人员也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嗯,手动狗头。

这不,下周又要考「小儿捏脊」的理论与操作。

笔记君在准备操作与理论考试前,以梳理内容的方式,写下这篇笔记内容,笔记君认为,要想对「小儿捏脊」有一定的认识,先要高屋建瓴,要明确以下几个知识点,第一,要认识到为什么捏脊能够治病强身?第二,认识人体背部腧穴的分布。第三,捏脊能治什么病?第四,在家里怎样给宝宝捏脊?

关于为什么捏脊能治病?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熟悉以下知识点:

简单来说,捏脊手法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指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

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脏腑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和调理体质。

总结起来,无非两条:一、捏脊能治病;二、捏脊能强身。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也就是任督二脉中督脉,督脉的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

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如图,这就是我们人体的督脉,督脉的走行,从骶尾部至巅顶,也就是尾椎骨至头顶的范围。

那么,所谓捏脊,到底是捏哪个部位,从哪里捏到哪里?

捏脊,捏的是「长强穴]至「大椎穴」的范围,从下往上循行。

要弄清楚小儿捏脊的手法,我们得先看下此图,看看到底何为小儿捏脊?

这就是小儿捏脊,捏脊时,一般嘱咐小孩子趴下,双手放于胸前,或在胸部放一个软枕头。

小儿捏脊的范围,就是从长强穴捏至大椎穴,如上图。

简单介绍了以上内容,那么,捏脊到底能治什么病?

对小儿来说,捏脊大概防治以下四方面的病症。一、胃肠疾病;二、肺系疾病;三、夜啼、睡眠不安;四、遗尿、多汗。

先说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演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可以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再说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之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膀胱经在背部的定位,一般定位为。

继续说夜啼、睡眠不安,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

第四点,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旁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至于如何跟宝宝捏脊,捏脊要做哪些准备,首先就是体位的选择,如可选择俯卧位,可趴在舒适的治疗床上,也可趴在爸爸妈妈的怀里。

脱去宝宝的衣裤,任其俯卧在床上或父母膝盖上,父母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边侧,全身放松,活动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宝宝的背部,使肌肉放松,保持平直,然后进行捏脊。

捏脊手法一般分为两种手势。

手势一,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捏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指节关节桡侧,两指保持一定的距离,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捏起,然后双手拇指、食指二指将皮肤捏起来。

手势二,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指、中指前按,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指端夹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用力推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上图为反向捏脊,使用手势为手势二。

两手交替,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捏拿完毕,再按肾腧穴。

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皮肤,称为“提法”,每捏三次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法”,每捏五次提一下,称为“捏五提一法”,也可简单不提。

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小,“捏三提一法”刺激最强。

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cm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棘突部位),算作捏脊一遍。

第2、3、4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

最后用两拇指分别自上而下揉按脊柱两侧3-5次。

那么,多久为一疗程?每天捏几次?

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

对于疗效出现较晚的宝宝,可连续做两个疗程。

对宝宝的年龄有无要求?

有,捏脊疗法适于0.5以上7岁左右的宝宝,因为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

我们在用成人练习时,因成为皮肤紧致,就会出现上述情况。

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

哪些宝宝不宜捏脊?(禁忌症)

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

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还有一些需要掌握的注意事项:

如本疗法一般在空腹时进行,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2小时后再进行。

如捏脊前应用温热毛巾擦背,在捏脊部位上涂滑石粉或爽身粉,以减轻捏脊时手对皮肤的摩擦,并用双手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并可减少婴儿惧怕心理,手法宜轻柔。

如室内温湿度要适中,室内温度不低于20摄氏度。

如体质较差的小儿每日捏脊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以3-5分钟为宜。

如在使用此法时,可配合刺四缝、开四关、药物、针刺、刺脐等疗法,以提高疗效。

本次就分享到这儿,我们下次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zlwedy/7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