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中医治疗外耳道炎 >> 正文 >> 正文

全民艾健康丨教您使用ldquo艾灸包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1-10-17
艾灸疗法是传统中医学中防病救疾的独特治疗模式之一,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艾为纯阳之物,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灸包的使用方法

1、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1.1、温经散寒:艾灸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着。1.2、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艾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1.3、扶阳固脱: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2、艾灸的使用禁忌

2.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疗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2.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2.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详细介绍了艾炙的作用和禁忌。如果你是一位希望通过艾炙来治疗疾病或者是调理身心的人,那么你最好是认真参考一下这些作用和禁忌,可以让你的艾炙起到更好的作用哦。

3、艾灸使用注意事项

3.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3.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编审:李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zlwedy/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