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中医治疗外耳道炎 >> 正文 >> 正文

惊呆小伙皮下捉出8条活蛆,这些地方的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1-1-20

近日,一位因“身上鼓起数个红坨坨四天”的年轻小伙,医院皮肤科就诊。检查发现小伙子躯干、上肢多个大小不一的红色疖样皮损,周边有红晕,中央有开口,开口内可见灰白色内容物,触痛明显,外观呈“多发疖病”或虫咬皮炎伴感染的临床表现,其中一个红坨顶部开口处不时有气泡冒出,感觉有东西在里面蠕动。张桂英教授接诊后,立刻想起了去年那位刚从非洲回国四天,皮肤上长同样疖肿、被诊断“皮肤蝇蛆病”的患者。

张教授一问,小伙儿也是刚从非洲回来四天。仔细检查患者的皮疹后,发现多个疖肿的中央都有可疑的虫体,便将他带至皮肤科门诊手术室进行确诊。

随后,在皮肤科门诊手术室内,皮肤外科湛意主治医师从患者皮下取出八条鲜活的蛆虫!之后给予消炎药口服及伤口消毒包扎处理。

第二天门诊换药时可见原皮损区红肿明显消退,疼感消失。病人高兴地说:“医院医术就是高,不但很快就把我的病情诊断清楚了,而且治疗有方!”

(左:手术医师将利多卡因注射在幼虫居住组织底部迫使幼虫爬出,同时钳夹虫体拔出。右:取出的部分幼虫)

什么是皮肤蝇蛆病?为什么非洲务工人员易患此病呢?

皮肤蝇蛆病是由某些蝇类幼虫(蛆)进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可分为疖肿型、匐行疹型和创伤型。疖肿型蝇蛆病,由人类肤蝇和皮蛆瘤蝇引起。幼虫穿透皮肤后24小时内形成痒疹,扩大到直径约1-3cm,高度近1cm。这些皮损可能疼痛,肿胀,结痂和化脓,引起运动知觉障碍。

创伤性皮肤蝇蛆病的幼虫在裸露的伤口或溃疡处聚集。嗜人锥蝇和倍氏金蝇是引起该型蝇蛆病最常见的原因,前者多见于美国,后者多见于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当幼虫在伤口表面爬行时诊断可以明确,而当幼虫在皮下挖隧道时诊断较困难。

匍行疹型多见于暴露于感染的牲畜的患者。皮肤出现曲折线样红肿,末端为一水疱,此系幼虫活动标志,幼虫居于疱的前方。

皮肤蝇蛆病是世界范围的疾病,有季节性,蝇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感染多在夏季。其流行与纬度及不同种类蝇蛆的生活周期有关。在回归线和非洲的亚热带以及美国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多见于牧区如青海、西藏、内蒙古东北及华北等地,我省少见。除了人类的感染,蝇蛆病还可引起家畜业的损失。

世界上最常引起人类感染的是人类肤蝇和嗜人瘤蝇。不同种类蝇幼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不同。比如人类肤蝇把卵产在蚊子表面,嗜人瘤蝇产卵在潮湿的衣物或地毯和沙滩上。幼虫可不进食15天,一旦接触宿主即贯穿皮肤,开始进一步成长。创伤性蝇蛆病中,任何开放的伤口或洞口均可吸引蝇在附近产卵。身体任何部位都可能被感染,最严重的部位是鼻腔,窦道和头皮。幼虫到成虫的孵化期在1-12周的范围内。

(马蝇的传播途径)

在非洲,有一种常见病是“芒果蝇蛆病”。

初来乍到的人员一定要预防。几乎有芒果树的地方就有芒果蝇。芒果蝇除了在芒果树上产卵以外,还喜欢在人们晾晒的潮湿衣服上或床单上产卵。当人体皮肤接触到孵化后的蝇卵幼虫时,幼虫可分泌一种溶酶,破坏人体皮肤而潜入皮下,继而发育成较大的蝇蛆。

感染皮肤蝇蛆病后不能将幼虫强制性地从中心斑点取出,因为其有尖细的刺和倒钩防止简单的挤出(如下图)。局麻下行清创术是可行的,还可用窒息法或诱导法。另外,可将利多卡因注射在幼虫居住组织的基底部位,迫使幼虫爬出。对所有类型的蝇蛆病有个共同的治疗方法是口服伊维菌素,尤其对口腔和眼窝的感染有效。蝇蛆病可以成为破伤风杆菌感染的途径,患者可考虑注射破伤风疫苗。

(蝇蛆图片)

感染皮肤蝇蛆病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在疫区应尽量避免蝇蛆病感染的风险,比如穿潮湿的衣服或在沙滩休息。

用驱虫药防止蚊子叮咬,可以阻止其传播附着于其上的幼虫。

在疫区,悬挂衣物晾干后,应熨烫以杀死虫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zlwedy/6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