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奇痒,里面竟“发霉”了
“医生,我的耳朵里面好痒,还感觉听不太清楚了,你快帮我看看吧!”近日,30岁的小思神色紧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双侧耳道表面布满密密麻麻的白色绒毛物体,被诊断为“外耳道真菌病”。原来,前几天小思去采耳店享受了一次采耳。当时觉得很舒服,但几天之后他就开始后悔,老感觉耳朵里很痒,而且像有一层纸堵住一样闷闷的。这两天在聊天时,他总是听不清对方讲话,觉得听力都下降了。经过正规治疗后,小思的耳痒及耳闷症状逐渐好转。外耳道真菌病和采耳有关吗?
原来人类正常的外耳道皮肤及腺体的分泌物(耵聍,俗称耳屎),对外耳道具有保护作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掏耳。而且耳道皮肤非常脆弱娇嫩,使用不当的手法刺激或不洁净的器具挖耳,极易发生损伤及交叉感染,导致霉菌的滋生。有时候掏耳朵不当,可能使得细菌趁机侵入,引发中耳炎。外耳道真菌病治疗起来虽然不是特别复杂,但治疗周期长,不彻底治疗非常容易复发。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令人烦恼。所以建议大家如果真的需要清理耵聍,医院,以免引起外耳道真菌病。图片来源:新华社(图文无关)外耳道真菌病症状
1.外耳道不适: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
2.阻塞感: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3.外耳道潮湿:真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湿。4.听觉障碍: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患者可有听觉障碍、耳鸣,甚至眩晕。5.疼痛: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6.感染:有些真菌引起的改变以化脓和肉芽肿为主。7.其他:严重的可致面瘫,真菌可致坏死性外耳道炎,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发热。如何预防外耳道真菌病???
1.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进水后及时用纸巾擦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2.不要用不干净的器具或手挖耳,采耳要去正规机构。
3.出现耳道不适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早诊断早治疗,以免耽搁病情。
耳屎别乱掏,它有三大作用
人体的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当“耳屎”积聚较多时,就会发痒,条件反射,人们就会去掏,但殊不知耳屎也有“特殊功用”,在“保护人体”这个领域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01
?抵抗细菌、病毒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赋予外耳道抵抗细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02
?阻挡异物入侵耳内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润外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茸茸的细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挡住昆虫进入外耳道。
当耳朵不小心进水时,耳屎还可以阻挡脏水的侵入,并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03
?保护鼓膜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致变干,从而使鼓膜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耳屎其实是保护耳朵的防线,潜意识中,大部分人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建议是不要经常掏耳朵。耳屎缓慢地从耳道内移向耳道口,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不用担心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如果一味去掏,反而可能损伤局部的软组织,引起外耳炎甚至鼓膜部位炎症,影响听力。此外,经常掏耳朵还可能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对于耳屎被尘埃、脱屑包裹后形成的比较硬的耵聍,堵塞在外耳道部位时,可能会影响听力,这时候应该去耳鼻喉科让医生帮忙使用特定的器械取出来,建议不要自行掏硬度太强的耳屎。图片来源:新华社(图文无关)实在忍不住?
这里有一份特别的“挖耳屎”技巧
如果你实在受不了的话,下面的攻略送给你:第一步:软化耳屎往耳道里滴入少许干净的双氧水、甘油或者小苏打滴耳液使耳屎软化(任选一种就行,大概浸泡3-5分钟)第二步:温水冲洗用橡皮球注射器缓缓缓缓地把温水冲进外耳道,然后让水自己流出来(此时你就可以看见混着耵聍的混合液体了)第三步:擦干!擦干!擦干!冲洗完成后,务必用干净的毛巾或者吹风机将外耳道弄得干干爽爽。当然最简单靠谱的方法还是,医院挂个号清理,让专业人士解决问题,清理完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耳朵更灵敏了!世界变得更喧闹了。来源:大潮网、医院、健康浙江
商务合作(添加时请注明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zlwedy/5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