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中医治疗外耳道炎 >> 正文 >> 正文

聤耳化脓性中耳炎怎么艾灸,聤耳的艾灸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18-1-21

三伏天艾灸,胜吃千年人参!

艾灸特效穴,让青春延长不是梦!

调理各种疼痛,只需记住一个穴位!

聤耳(化脓性中耳炎):聤耳,是指耳内流出脓性分泌物的症状和体征。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感染也能引起中耳炎。根据其病程,急性的称为“脓耳”,慢性的称为“耳疳”,是在咽鼓管生理机能出现障碍的基础上发生的或一般化脓性细菌所致的炎性病变。

本症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之为“聤耳”。历代医家按脓的颜色不同而命名,如明·王肯堂《证洽准绳·第八册》云:“曰聤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有风耳毒,常出红脓;有缠耳、常出白脓;有耳疳、生疮臭秽;有震耳,耳内虚鸣、常出清脓。”《冯氏锦囊秘录》将清脓称“囊耳”。《医宗金鉴》又将红脓称“风耳”。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临床以耳部疼痛、流脓、听力下降为主症。本病好发于儿童,尤以慢性为多。

本病多由风热邪毒外袭,或肝胆之火结于耳窍壅聚不散,化腐生脓;慢性脓耳则多因脾胃受损或肾元亏虚,耳失所养,邪毒逗留,而致急性脓耳迁延难愈;或因鼻咽部炎症感染,擤鼻方法不当,婴儿哺乳体位不当,鼓膜受伤,污水入耳等致中耳感染化脓。如急性期治疗不彻底,邪毒滞留或热性病后余毒未清,兼之脾虚失健,湿浊不化,停聚耳窍,伤及骨膜,形成中耳粘膜、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鼓膜穿孔,经常流脓,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甚则侵蚀骨质。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感染致鼓室、咽鼓管、骨膜充血、水肿、渗出、坏死等病理改变。

(1)症状表现:

急性:耳内突发疼痛,常为剧烈的跳痛或胀痛,可伴有听力减退,耳鸣,继则流脓,发热恶寒,头痛,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慢性:经年间歇性流脓,无痛或微痛,听力减退,或伴头痛头晕,脉象细数。

(2)灸疗原则:清热解毒,消炎复聪。主要取手足少阳、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穴。

(3)灸疗处方:翳风、听宫、合谷、足三里、外关、丘墟、侠溪、行间。

(4)随症加穴:①听力减退或耳鸣者,加听会、太溪、肾俞;②流脓者,加耳门、足临泣;③恶寒发热者,加大椎、风池;④半侧头痛者,加颊车、太阳透率谷。

(5)灸疗方法:

①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3~5分钟,每日1~2次。

②艾炷灸:每日施灸1~2次,每次每穴3~5壮,可用艾条悬灸。

③艾条雀啄灸: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④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10分钟,耳周围输穴施灸时间宜短。每日或隔日灸1次,3~5次为1疗程。

⑤灯火灸:每穴灸1壮,每日或隔日1次,15日为1疗程。

⑥针上加灸:先用针刺施以平补平泻法后于针尾上点燃艾圆灸之,每穴灸3~5壮,艾炷如蚕豆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

⑦雷火灸:点燃1支药,固定在单头灸具上,距离耳部3cm,用顺时针旋转法,灸红耳前及耳后部,每旋转8次为1壮,每壮之间停歇5秒钟,耳部发热为度;轻拉耳廓扩大耳孔,用雀啄法,对准耳心,距离耳孔2~3cm,每雀啄7次为1壮,每壮之间停歇5秒钟,双耳孔各灸5壮;灸翳风、曲池、合谷,用雀啄法,距离穴位2~3cm,每雀啄7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被灸处,每穴各灸5壮。每天施灸1次,1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灸1~3个疗程。

⑧苇管灸:选两节4cm左右长的苇管,一节较粗,直径0.4~0.8cm,一端做成鸭嘴形斜口;另一节较细,直径0.3~0.6cm,一端插入耳道,插人端用胶布封闭,另一端插入上一节鸭嘴形斜口的对端,取黄豆大艾绒,置于鸭嘴形斜口处,用线香点燃,每次灸3~4壮,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6)方义说明:本方有清热解毒、消炎复聪的作用。本病多因肝胆郁火及三焦湿热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所致,故取翳风、听宫、合谷、足三里以清热解毒,消炎复聪;取外关、丘墟、侠溪、行间,既可清泄肝胆之郁火,又可祛除手足少阳经在耳窍之风热。如此诸穴协用,各奏其效,则聤耳之疾自可缓解。

聤耳取穴及灸法列表:

取穴配穴灸法施灸量翳风、听宫、合谷、足三里、外关、丘墟、侠溪、行间。①听力减退或耳鸣者,加听会、太溪、肾俞;②流脓者,加耳门、足临泣;③恶寒发热者,加大椎、风池;④半侧头痛者,加颊车、太阳透率谷。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3~5分钟,每日1~2次。艾炷灸每日施灸1~2次,每次每穴3~5壮。艾条雀啄灸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3~5次为1疗程。灯火灸每穴灸1壮,每日或隔日1次,15日为1疗程。针上加灸每穴灸3~5壮,艾炷如蚕豆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雷火灸灸耳前及耳后部,每旋转8次为1壮,每壮之间停歇5秒钟;灸耳心,每雀啄7次为1壮,每壮之间停歇5秒钟,双耳孔各灸5壮;灸翳风、曲池、合谷,用雀啄法,每雀啄7次为1壮,每穴各灸5壮。每天施灸1次,1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可灸1~3个疗程。苇管灸每次灸3~4壮,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1.灸法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若早期治疗,可减少化脓和预防鼓膜穿孔。如已穿孔或切开者,于施灸前应先清除外耳道脓性分泌物,然后灸治,可促进吸收,加速治愈。

2.平时应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清洁。若婴儿啼哭眼泪流入耳中或青少年下河游泳将水灌入耳中,均应及时用消毒棉签将泪、水拭净,以免感染。

3.部分患者的病情与饮食有关,故对鱼虾等腥物,要适量少食或不食。

4.平时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长按图片识别







































白癜风土方法
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zlwedy/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