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游泳是很多人酷爱的运动项目,也是避暑降温的最佳选择。而游泳时,总会不可避免的让耳朵进水,从而引发耳部疾病。
耳朵为什么会进水?
我们耳朵进水,其实是外耳道进水。
外耳道就是我们看到耳朵眼的里面,就像我们平时见到的水桶一样,水桶的口就是我们的耳朵眼,水桶的底就是我们常说的耳膜。
平时外耳道就像横着放着的水桶,水桶的底朝里,口朝外,游泳的时候水就很容易通过耳朵眼灌到「水桶」里面去。
由于水又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
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
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导致耳部疾病。
耳朵进水会引起哪些疾病?1.外耳道炎
在游泳或洗澡时,有时会有水流到耳朵里面,而水中的细菌及其他病原菌也会随之进入耳内。
耳朵里温暖又湿润的环境,非常适合细菌繁殖,进而引起外耳道炎。因为游泳导致的外耳道炎又叫「游泳耳」。
外耳道炎的症状主要包括:
耳朵发红、瘙痒
耳屎增多、甚至有脓液流出
发烧、耳朵痛或者头痛
2.儿童中耳炎
儿童因为身体发育还不完善,与成人相比,口腔、鼻腔中的细菌更容易进入中耳。
所以孩子在游泳时,池水进入鼻腔或口中,如果处理不当,细菌就有可能会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当孩子发生中耳炎时可能会发生这些症状:
耳朵痛或头痛
听力下降
耳朵有闷胀感
耳鸣
另外还会有些其它症状:
有些大一点的孩子会主动说觉得耳朵里有东西、头痛,或者觉得耳朵堵、听不清声音等;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如果炎症导致鼓膜穿孔,可能会出现流脓的现象。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慢性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游泳耳朵进水怎么办?单足跳跃法
将头弯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力拉住耳垂,用同侧脚单脚跳。
活动外耳道法
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吸引法
将手擦干后,一手堵紧一侧耳孔后,另一手中指先按紧另侧耳孔,然后突然向外抽手,造成瞬时负压吸出耳中水分,两边交替进行。
外耳道清理法
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注意不要桶的太深了。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或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耳部疾病。如果出现不适,应暂时停止游泳,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侧卧法
以上方法都试过之后,晚上睡觉的时候躺下侧卧,也就是进水的那个耳朵,但是不要堵着,因为堵住之后会有气压影响水的流出。
游泳时如何保护好耳朵?游泳时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措施来保护耳朵:
1.做好检查
外耳道有耵聍时应当取出,否则泡涨后容易引起疼痛发炎。
患有中耳炎的人,如鼓膜有穿孔,脏水进入中耳,可使中耳炎加重。因此,中耳炎患者必须经医生同意后才能游泳。
2.塞紧外耳道
游泳时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可起保护作用。
3.游泳后排净积水
游泳后应及时把外耳道内的积水排净。排水时,头部歪向积水的一侧,用同侧的手掌轻轻拍打头部,就可将水排出。
如耳内发痒,可用75%酒精棉轻擦外耳道,禁用手挖。如感到医院诊治。
4.掌握正确跳水方法
跳水要注意姿势和方法,不要使耳朵直接受水拍击,以免发生鼓膜外伤。
5.别用东西掏耳朵
许多人觉得游泳后耳朵好像塞住了,就自己用「工具」,如铅笔、钥匙尖端、手指甲来掏耳朵。这样做极容易造成耳朵损伤,从而导致炎症。
6.吹风机吹干耳朵
游泳耳塞有助于防止耳朵进水,但也难免有渗漏。游泳后,可以用吹风机的冷风档轻柔的吹干耳朵。
7.听障患者应取下助听器
对于佩戴助听器的人群,游泳前应去下助听器。游泳过后不要马上佩戴,等耳道内的水气散尽再使用助听器。
游泳耳朵进水问题不容轻视,一定要及时的清理耳朵内的水,严医院就诊,以免导致更严重的危害。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zlwedy/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