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中已有记载,味辛温、破积、聚散、坚症,治寒热痞结,胁下满痛,疗息肉,恶疮,迄今流行于民间。由于主产于中国甘肃省临夏地区,故称陇马陆。该虫有黄褐色相间的体节,每节有步足1~2对,以外形来看来类似鸡毛掸子,当地人又习称掸子虫,是临夏民间用以治疗疮的验方。7~8月是此种马陆的交尾盛期。交尾时,雄性爬到雌性背部,再翻转到雌性身体前半部腹面,以生殖肢伸入雌孔。9~10月此虫逐渐减少,冬季蛰居于较深的土层中,卷曲呈环状。
关于陇马陆的前世今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被誉为“陇马陆之父”的吴贵志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曾任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中草药研究所所长、甘肃省人大代表。据吴老回忆,一九七O年他随学校从北京全迁临夏,在下乡期间收集到这一验方,引起了他想研究这一单方的极大兴趣。当时物质条件匮乏,尤其是地处西北地区的临夏州,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为主要的劳作方式,从经济发展到卫生条件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地人劳作期间,经常无法按时吃饭,加之卫生条件有限,导致了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民间广泛流行用一种生长于田间山头,形似鸡毛掸子的虫类,经晒干、研粉后冲服,可有效缓解胃部的各类不适症状。这一现象引起了有医学背景的吴贵志重视,他将样本送回北京动物研究所,此虫经工作人员鉴定后,确定学名为长跗陇马陆,后改称宽跗陇马陆Kronopolitussvenhedini(Verhoeff)。一九七三年秋,吴贵志教授搞地方病研究时正式开展了关于陇马陆的研究。自此,陇马陆的全面研究便拉开了序幕。后来他调回学教课,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引起了上级的重视。一九七九年这项研究被列为甘省重大科研项目之一。
研究期间,吴贵志教授团队从陇马陆的生物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剂研制。临床治疗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顺利分离与鉴定出陇马陆素,并进行了大量临床和药效学实验。从抗菌剂角度看。陇马陆素为一广谱抗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类链球菌。乙类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福氏及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菌,变形杆等有菌作用。经临床验证在治疗菌瘌、肺炎、智齿冠周炎。疖肿、疖病、泌尿系感染。急性盆腔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陇马素毒性极小,在应用中未发现过敏反应。性质稳定,其片剂可供口服。注剂可供肌注、静点使用。
图为吴贵志(右)和科研人员一起在野外考察
吴教授指出,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菌剂药物,大部分仍来源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和人工合成,其次是中草药提取。长期以来,从动物中发现并有临床治疗价值的抗菌药物可以说寥寥无几。陇马陆素的研究,无疑为从虫类动物中发现新的抗菌剂开拓了一条小小的道路,如果有更多的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或许这条路会越走越宽最后会成为一条大道。虫子最小,但种类很多数量很大。在地球上如马陆、蜘蛛、昆虫等动物就有67万种,都是我们从事药物研究的对象,吴老殷切期望能有更多的同志能从这些天然宝藏中发现更多更好的新药。
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在科学知识大爆炸,科研分工愈来愈细的今天,任何一项科研,绝非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广泛的科研协作是势在必行。上世纪70年代,陇马陆安全、有效的特点很快引起了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zy/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