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每日读经”音频约有15分钟左右,经文加解释内容每天共计4万个字左右,解释内容没有音频。之前4年“每日读经”只有说通话朗读,今年增加了方言音频-广东话、温州话,盼家人们能珍稀今年读经机会,靠主加给我们的力量坚持读完《圣经》装备自己被主而用!愿耶和华上帝赐福满满,阿们!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利末记14章
提要:1大麻风患者的洁净之礼和祭物。33房屋中大麻风的迹象。43房屋的洁净。
利末记14章
1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2“长大麻疯得洁净的日子,其例乃是这样:要带他去见祭司;
本会注释:
关于麻风患者洁净的说明要比对其他任何污秽的洁净更加详细。麻风患者不准进圣所,也不可进营,所以他的恢复过程包括了两个礼节。第一个礼节使他可以进入营地与弟兄交往。一周以后的第二个礼节是在帐幕的院子里举行的,使他重新获得完全的参与权,以及立约关系的所有权利。
利末记14章
3祭司要出到营外察看,若见他的大麻疯痊愈了,
本会注释:
第一个礼节是在营外举行的,使麻风患者可以回营。
利末记14章
4就要吩咐人为那求洁净的拿两只洁净的活鸟和香柏木、朱红色线,并牛膝草来。
本会注释:
《塔木德》说这是野鸟,因为驯鸟可能不会按象征的要求飞走(第7节)。有些注释家把这两只鸟比作赎罪日崇事所有的两只山羊。那两只山羊一只归于耶和华,另一只归于阿撒泻勒。对此有许多不同意见。圣经没有说这些鸟是赎罪的。圣经是有提到洁净。但要记住这些鸟不是用来洁净的。那个人已经被宣布为洁净了。两只鸟的血并没有洒在坛上。实际上仪式并不在圣所里举行,而是在野外。这些鸟不属于任何用在祭坛上献祭的鸟类;它们是野鸟。所用的血是掺水的,只有一两滴滴在一个大得足以盛香柏木的容器里。据《塔木德》,这个容器有一肘长。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稀薄的溶液,只是一种标志,显然不具有象征性的赎罪性质。这些鸟没有被称为赎罪祭,赎愆祭,燔祭,平安祭或素祭。它们事实上根本不是祭物。当仪式结束以后,那个人还不可以进圣所,甚至连自己的帐棚也不能进。到了七天以后,他才可以献他的素祭,赎愆祭和燔祭。那时赎罪才算完成(第18-21,29,31节)。见《SDA圣经注释》卷一第页。
利末记14章
5祭司要吩咐用瓦器盛活水,把一只鸟宰在上面。
6至于那只活鸟,祭司要把他和香柏木、朱红色线 并牛膝草一同蘸于宰在活水上的鸟血中,
本会注释:
圣经没有告诉我们香柏木,牛膝草和朱红色线的意义。芳香的香柏木可能暗示只在圣所中使用的香。牛膝草象征洁净(诗51:7)。“朱红色线”是一根用染过两次的羊毛制成的带子,把牛膝草系在香柏木上,因为它们都要蘸在血中。
利末记14章
7用以在那长大麻疯求洁净的人身上洒七次,就定他为洁净,又把活鸟放在田野里。
本会注释:
在放鸟以前,祭司要用血水在那求洁净的人身上洒七次,定他为洁净。再吩咐那人洗衣,理发和沐浴,然后他才可以进入营地。但他还没有完全恢复权利。他还没有献祭,没有到圣所去。他甚至还不能进自己的帐棚。但他已被定为洁净,所以非常高兴。
这个礼节构成一幅上帝已经并且愿意为大麻风患者所做之事的美丽画面。杀掉一只野鸟,另一只蘸在其血中并放掉,象征麻风患者原来必死无疑,但后来得到了解脱。他的确已到垂死的地步。但他得到了医治。医治他的奇迹象征性地与血和水联系在一起。只有一两滴血洒在他身上,他就被定为洁净。真正的祭牲还没有献上。他还没有到祭坛那里。野鸟的血没有洁净的功效。但不久祭司要取一只羊羔来完成赎罪。
利末记14章
8求洁净的人当洗衣服,剃去毛发,用水洗澡,就洁净了;然后可以进营,只是要在自己的帐棚外居住七天。
9第七天,再把头上所有的头发与胡须、眉毛,并全身的毛,都剃了;又要洗衣服,用水洗身,就洁净了。
10“第八天,他要取两只没有残疾的公羊羔和一只没有残疾、一岁的母羊羔,又要把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三为素祭,并油一罗革,一同取来。
本会注释:
第八天。在营外举行第一个仪式(第3-8节)的一周以后,麻风患者来到圣所门口举行最后的仪式。
伊法十分之三。三俄梅尔,约6.6升。
油一罗革。约0.31升。
利末记14章
11行洁净之礼的祭司要将那求洁净的人和这些东西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
12祭司要取一只公羊羔献为赎愆祭,和那一罗革油一同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本会注释:
值得注意的是,洁净麻风患者要求献赎愆祭,而没有提通常与赎愆祭同献的平安祭。献赎愆祭的理由不明。赎愆祭通常是在需要赔偿的情况下奉献的;否则就要献赎罪祭。人们可能要问:麻风患者做了什么需要赔偿的事呢?用赎愆祭代替赎罪祭时,要洁净的人通常要按手在祭牲头上认罪。这里虽然没有提到,但却肯定是做到了(见利5:5;民5:7)。
为洁净麻风患者而献的赎愆祭有五个独点:一,所献的祭牲不象一般赎愆祭那样,可以用任何价值的祭牲(利5:16;6:6)。二,要摇祭物,而一般的赎愆祭是不摇的。三,由祭司摇祭物,而一般的摇祭是由献祭者在祭司牵引之下用手来摇的(利7:30)。四,要摇整个祭牲(利14:12)。类似的情况只出现在利23:20中。五,油与祭物一同献上。
许多人解释说,献赎愆祭而不献赎罪祭,是因为麻风患者在生病期间没有为耶和华服务。但只有当那个人故意做了使他无法参加服务的事情,这样的解释才算合理。
如果一个人过着损害自己健康的生活,就无法向上帝献上应有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他要献赎愆祭,并尽量予以补偿。许多人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世界,在年老患病的时候才归向上帝。上帝会接纳这样的人;但他们依然亏负上帝和人类他们在年青时本应奉献给祂的服务。
利末记14章
13把公羊羔宰于圣地,就是宰赎罪祭牲和燔祭牲之地。赎愆祭要归祭司,与赎罪祭一样,是至圣的。
14祭司要取些赎愆祭牲的血,抹在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本会注释:
仪式的这一部分与祭司承接圣职之礼相似,可能具有相同的意义(利8:23)。
利末记14章
15祭司要从那一罗革油中取些倒在自己的左手掌里,
16把右手的一个指头蘸在左手的油里,在耶和华面前用指头弹七次。
本会注释:
礼仪的这一部分是麻风洁净之礼仪所特有的。在其他情况下,都没有弹油。血和油是一起使用的(利8:30),不是单用油。
利末记14章
17将手里所剩的油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就是抹在赎愆祭牲的血上。
18祭司手里所剩的油要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头上,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19祭司要献赎罪祭,为那本不洁净、求洁净的人赎罪;然后要宰燔祭牲,
本会注释:
献完赎愆祭以后,就要献赎罪祭和燔祭。赎愆祭成就了赎罪(第18节)。过去所有的疏忽都得到了赦免。最后祭司献上了赎罪祭和同献的燔祭。
利末记14章
20把燔祭和素祭献在坛上,为他赎罪,他就洁净了。
21“他若贫穷不能预备够数,就要取一只公羊羔作赎愆祭,可以摇一摇,为他赎罪;也要把调油的细面伊法十分之一为素祭,和油一罗革一同取来;
本会注释:
穷人可以用两只斑鸠或雏鸽来代替赎罪祭和燔祭所要求的两只公羊羔。但赎愆祭的羊羔却是不能取代的。不论是贫是富,他都必须预备。另外对穷人所要求的细面也有所减少,只要细面伊法十分之一(约2.2升),而不是第10节所说的伊法十分之三。一罗革油不变。
除了这些例外,仪式均按第10-20节所描述的进行。那人过去的所有疏忽都得到了赦免。赎罪完成了。他完全恢复了会众中一员的资格,可以再次参加各种宗教礼节。
利末记14章
22又照他的力量取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一只作赎罪祭,一只作燔祭。
23第八天,要为洁净,把这些带到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交给祭司。
24祭司要把赎愆祭的羊羔和那一罗革油一同作摇祭,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
25要宰了赎愆祭的羊羔,取些赎愆祭牲的血,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
26祭司要把些油倒在自己的左手掌里,
27把左手里的油,在耶和华面前,用右手的一个指头弹七次,
28又把手里的油抹些在那求洁净人的右耳垂上和右手的大拇指上,并右脚的大拇指上,就是抹赎愆祭之血的原处。
29祭司手里所剩的油要抹在那求洁净人的头上,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30那人又要照他的力量献上一只斑鸠或是一只雏鸽,
31就是他所能办的,一只为赎罪祭,一只为燔祭,与素祭一同献上;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32这是那有大麻疯灾病的人、不能将关乎得洁净之物预备够数的条例。”
33耶和华晓谕摩西、亚伦说:
34“你们到了我赐给你们为业的迦南地,我若使你们所得为业之地的房屋中有大麻疯的灾病,
本会注释:
不一定是指上帝直接的作为。圣经中许多类似的说法显然并不是上帝的直接作为。例如上帝养活鸟(路12:24)。祂使房屋有灾病时,可能是祂的直接的作为,也有可能是由于人未能聪明地建造房屋。
利末记14章
35房主就要去告诉祭司说:‘据我看,房屋中似乎有灾病。’
36祭司还没有进去察看灾病以前,就要吩咐人把房子腾空,免得房子里所有的都成了不洁净;然后祭司要进去察看房子。
37他要察看那灾病,灾病若在房子的墙上有发绿或发红的凹斑纹,现象洼于墙,
38祭司就要出到房门外,把房子封锁七天。
39第七天,祭司要再去察看,灾病若在房子的墙上发散,
40就要吩咐人把那有灾病的石头挖出来,扔在城外不洁净之处;
41也要叫人刮房内的四围,所刮掉的灰泥要倒在城外不洁净之处;
42又要用别的石头代替那挖出来的石头,要另用灰泥墁房子。
43“他挖出石头,刮了房子,墁了以后,灾病若在房子里又发现,
44祭司就要进去察看,灾病若在房子里发散,这就是房内蚕食的大麻疯,是不洁净。
45他就要拆毁房子,把石头、木头、灰泥都搬到城外不洁净之处。
46在房子封锁的时候,进去的人必不洁净到晚上;
47在房子里躺着的必洗衣服;在房子里吃饭的也必洗衣服。
48“房子墁了以后,祭司若进去察看,见灾病在房内没有发散,就要定房子为洁净,因为灾病已经消除。
49要为洁净房子取两只鸟和香柏木、朱红色线 并牛膝草,
本会注释:
房屋不仅要用鸟血和活水洁净,还要用“香柏木、牛膝草,并朱红色线”洁净(第52节)。
利末记14章
50用瓦器盛活水,把一只鸟宰在上面,
51把香柏木、牛膝草、朱红色线 ,并那活鸟,都蘸在被宰的鸟血中与活水中,用以洒房子七次。
52要用鸟血、活水、活鸟、香柏木、牛膝草,并朱红色线,洁净那房子。
53但要把活鸟放在城外田野里。这样洁净房子(原文作为房子赎罪),房子就洁净了。”
54这是为各类大麻疯的灾病和头疥,
55并衣服与房子的大麻疯,
56以及疖子、癣、火斑所立的条例,
57指明何时为洁净,何时为不洁净。这是大麻疯的条例。
第十四章补充注释
把大麻风患者隔离在营外的做法无疑是因为该病的特殊性。真正的大麻风患者通常是必死无疑的,到了晚期简直就是“活死人”,身体的许多部分都坏死腐烂了。最后他就象一个幽灵,成了犯罪工价的形象比喻。所以历代以来,犹太人和基督徒注释家都认为大麻风是犯罪及其后果的象征。
一个因大麻风嫌疑而被隔离在营外的人,一旦有了康复的迹象,就可以叫祭司过来。祭司在接到请求时有义务去看他。有时祭司一定会很勉强。他可能会觉得患者肯定没有好转,就不耐烦并不愿意回应。他需要忍耐,对特别需要同情的麻风患者始终不失恻隐之心。他必须学会不忌讳麻风患者,怜悯并帮助他。这是上帝今日的仆人所要学习的功课。上帝今日的传道人要象古时的祭司一样,必须“能体谅”(来5:2)。
大麻风不是特别疼痛,但它所带来的恐惧要严重影响患者的一生。同样,我们可能并不会强烈地感受到罪恶,没有意识到它的可怕性质。大麻风是有腐蚀性的,几乎是不知不觉地潜入患者,直至形成溃疡和红肉,破坏人体的各个部分。罪也是这样腐蚀所有属灵的生命和美丽,尽管在外表上没有明显的迹象显示内在的状态。最后疾病在外面表现出来了。那人成为一具令人作呕的一个活骷髅。罪的结局也是这样。人身上的上帝形象要完全抹去。大麻风和罪都是以死亡而告终。因此麻风病似乎特别适合象征罪恶的各个方面。这是任何其他的疾病所不比的。
利末记15章
提要:1男人身患漏症的不洁净。13他们的洁净。19女人身行经患漏症的不洁净。28她们的洁净。
利末记15章
1耶和华对摩西、亚伦说:
2“你们晓谕以色列人说:人若身患漏症,他因这漏症就不洁净了。
本会注释:
漏症。指排出血水等体液。
本章讨论男人和女人的各种不洁,不涉及道德上的过错,但会给人和与接触者带来污秽。这种污秽有些是在生活的自然过程中发生的,如妇人“在经期”(第25节),“行经”时(第19节)或男人睡觉“梦遗”(第16节)时的污秽。我们可以推断,这里所提到的其他污秽也不是因为犯罪,而是人体的正常功能或异常状况。
利末记15章
3他患漏症,无论是下流的,是止住的,都是不洁净。
本会注释:
本章提到六种状况:一,男人的漏症(利15:2-15;参利22:4;民5:2)。二,男人的梦遗(利15:16,17:参利22:4;申23:10,11)。三,男女交合(利15:18;参出19:15;撒上21:5;林前7:5)。四,女人行经(利15:19-23;参利12:2;20:18)。五,男女不合时宜的交合(利15:24;参利18:19;20:18)。六,女人的漏症(利15:25-30;参太9:20;可5:25;路8:43)。
利末记15章
4他所躺的床都为不洁净,所坐的物也为不洁净。
5凡摸那床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6那坐患漏症人所坐之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7那摸患漏症人身体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8若患漏症人吐在洁净的人身上,那人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9患漏症人所骑的鞍子也为不洁净。
10凡摸了他身下之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拿了那物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1患漏症的人没有用水涮手,无论摸了谁,谁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12患漏症人所摸的瓦器就必打破;所摸的一切木器也必用水涮洗。
13“患漏症的人痊愈了,就要为洁净自己计算七天,也必洗衣服,用活水洗身,就洁净了。
14第八天,要取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来到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把鸟交给祭司。
本会注释:
第3节的注释所列的第一和第六种,系身体的异常状况,需要献祭;其他状况则不用献祭。所指定的祭物是最小的动物:一只鸽子或雏鸽为赎罪祭,另一只为燔祭(见第29,30节)。
利末记15章
15祭司要献上一只为赎罪祭,一只为燔祭;因那人患的漏症,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他赎罪。
16“人若梦遗,他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用水洗全身。
17无论是衣服是皮子,被精所染,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用水洗。
18若男女交合,两个人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用水洗澡。
19“女人行经,必污秽七天;凡摸她的,必不洁净到晚上。
20女人在污秽之中,凡她所躺的物件都为不洁净,所坐的物件也都不洁净。
21凡摸她床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22凡摸她所坐什么物件的,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23在女人的床上,或在她坐的物上,若有别的物件,人一摸了,必不洁净到晚上。
24男人若与那女人同房,染了她的污秽,就要七天不洁净;所躺的床也为不洁净。
25“女人若在经期以外患多日的血漏,或是经期过长,有了漏症,她就因这漏症不洁净,与她在经期不洁净一样。
26她在患漏症的日子所躺的床、所坐的物都要看为不洁净,与她月经的时候一样。
27凡摸这些物件的,就为不洁净,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28女人的漏症若好了,就要计算七天,然后才为洁净。
29第八天,要取两只斑鸠或是两只雏鸽,带到会幕门口给祭司。
30祭司要献一只为赎罪祭,一只为燔祭;因那人血漏不洁,祭司要在耶和华面前为她赎罪。
31“你们要这样使以色列人与他们的污秽隔绝,免得他们玷污我的帐幕,就因自己的污秽死亡。”
本会注释:
凡受到这种玷污而来到圣所的人会给圣所带来污秽,尽管个人的污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出于自然而不需要献祭的。这些规定说明上帝对人健康和卫生的关心,同时也强调圣物的神圣性。仪文性的污秽象征道德的污秽。在摩西的律例中,真实的犯罪与不洁之间区别是十分明确的。
上帝恨恶罪恶。祂曾目睹罪恶的起源和蔓延。祂知道罪是什么,也恨恶一切的不洁,尽管这不一定被称为罪。上帝对罪和不洁加以区分,没有把不洁视为道德上的过错。但上帝也要让人们知道,一切的不洁都是祂所不喜悦的。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教训。上帝要求我们圣洁。祂要求我们清洁;祂要求我们要为人谦虚,不要使自己的感官麻木,以致听不清祂的声音。
利末记15章
32这是患漏症和梦遗而不洁净的,
33并有月经病的和患漏症的,无论男女,并人与不洁净女人同房的条例。
利末记16章
提要:1大祭司如何进入圣所。11为自己献的赎罪祭。15为百姓献的赎罪祭。20归与阿撒泻勒的羊。29一年一度的赎罪节。
利末记16章
1亚伦的两个儿子近到耶和华面前死了。死了之后,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本会注释:
虽然亚伦已被立为大祭司,上帝仍承认摩西的领导地位,并借着他指示亚伦。
利末记16章
2“要告诉你哥哥亚伦,不可随时进圣所的幔子内、到柜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为我要从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
本会注释:
不可随时进。这是在亚伦的两个儿子死后不久说的。亚伦之子的死记载在第10章。尽管离赎罪日还有好几个月时间,上帝却将有关的事项指示亚伦,使他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这一仪式。
幔子。在圣所中有两个幔子。一个是在院子和第一层圣所之间,另一个在圣所与至圣所之间。这里指的是第二层幔子(来9:3),就是施恩座前的幔子(出26:31,32)。祭司在施恩座前的香坛上献香,就是站在这个幔子前的。他们看不见幔子的另一边,但他们知道里面有约柜和其上的施恩座,就是上帝应许与祂子民相会的地方(出25:22)。幔子上绣着基路伯的图案,代表站在上帝宝座前的天使。幔子为他们挡住了灭命的荣光,同时又使他们能走近来。
基路伯一定很形象地使他们想起伊甸园门口的基路伯(对创3:24注释)。亚当夏娃犯罪以后,就不能越过基路伯;祭司在圣所中也不能越过基路伯的绣像而进到上帝的面前。这一定使他们对上帝的圣洁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大祭司以外,没有人能进入至圣所供职。而且大祭司一年也只能有一天在里面短暂停留。
在一年中,当受膏的祭司或全会众犯罪时,就要把祭牲的血带进圣所,“在耶和华面前对着圣所的幔子弹血七次”(利4:6,17)。在幔子后面,就是放有法版的约柜。血正是针对律法而弹的,因为人在犯罪时破坏了律法。他们需要赎罪。弹血就是承认律法的权威,并象征性地满足律法的要求,不论是针完全的顺从,还是悖逆的生活。律法的格言就是顺从者得生,悖逆者灭亡。
但是血是弹不到律法那里的,因为有幔子挡着。就是到赎罪日幔子掀开、血可以弹到至圣所是时候,血也是达不到律法那里的。有施恩座盖住了律法,血只溅到那里。施恩座预表基督。据罗3:25,上帝设立基督“作挽回祭”,直译为“施恩座”。基督是我们的“施恩座”。借着祂在十字架上的死和祂在天上圣所的服务,祂拯救了我们。祂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因我们违犯律法而为我们代求。祂站在我们和律法之间,救我们脱离律法的惩罚,不是借着忽略或废除律法,而是借着满足律法合理的要求,从而承认律法的权威并尊重了律法。
祭司带着被杀祭牲的血并靠着它的功劳进入圣所。基督“照着无穷之生命的大能”(来7:16),“不用山羊的血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2)。我们应邀凭着信心跟随祂到那里去(来4:16)。祂为我们敞开并亲自走出一条又新又活的道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顺从的道路。除此以外,没有别的道路。
这就赋予我们经常下意识所说的话语——与基督“一路同行”以深刻的意义。祂已进入至圣所,在那里为我们服务。祂是经过十字架的道路,经过客西马尼园和髑髅地而去的。现在祂又邀请我们跟随祂(太20:22,23)。凡接受祂邀请的人必须甘愿和祂同走十字架的道路。只有在今生如此跟随祂的人,才能在更美的世界里有权生活在祂的面前。
“掰这饼、喝这杯”的礼节也向我们体现了同样的教训。基督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掰开的……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林前11:24,25)。当我们拿起杯,掰开饼时,我们就与上帝立下了庄严的誓约,要一路走到底,即使身摧体残,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上帝的余民教会完全可以说是“历史中最尊贵的后裔”。历代的光辉都照耀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不仅继承了以往世代的软弱,也积累了历代的圣经知识。他们所得到的圣经亮光是其他人所从来没有的。他们拥有圣所上的亮光;拥有更确实的预言;上帝的圣言托付给了他们。他们明白基督在天上圣所中正在做的工作。他们拥有不可估量的特权,向世界传扬上帝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万物的结局近了。他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彼后3:11)!
柜。在施恩座的下面的约柜中,放着十条诫命。这是上帝宝座的根基。在约柜这里,正义与怜悯相遇,公义与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在这里,上帝显示了祂自己;这是至高者的隐秘处。约柜和施恩座是整个献祭崇事的中心。
免得他死亡。对亚伦的警告会使他想到因他儿子的悖逆而招惹的灾难(利10:1,2)。
从云中。上帝应许摩西要在“会幕门口”(出29:42),在幔子前的香坛那里(出30:36;民17:4)或直接在这里的施恩座前(出25:22;30:36)与他相会。“云”在施恩座上的显现说明至圣所绝不是黑暗的,因为与“云”在一起的是耶和华的荣光(王上8:10,11;代下5:13,14;启15:8)。这荣光是上帝确与祂子民同在,停留在施恩座上的可见凭据(出25:22;诗80:1;赛37:16)。在人看来,上帝似乎是居住在“黑暗”当中(王上8:12;诗18:11)。但“上帝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壹1:5)。祂居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提前6:16)。上帝在向祂子民显示自己的时候,总是用云遮掩祂的荣光,既使必朽的人类可以意识到祂的存在,但又能承受得住(出16:10;19:9;24:16;34:5;40:34,38)。
利末记16章
3亚伦进圣所,要带一只公牛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
本会注释:
圣所。在本章中,摩西称第二层为“圣所”,第一层为“会幕”。
赎罪祭。当赎罪祭和燔祭一起奉献时,要先献赎罪祭,并需要较贵重的祭牲。所以赎罪祭是一只公牛犊,燔祭是一只公绵羊。
利末记16章
4要穿上细麻布圣内袍,把细麻布裤子穿在身上,腰束细麻布带子,头戴细麻布冠冕;这都是圣服。他要用水洗身,然后穿戴。
本会注释:
圣服。起先祭司的人数不多,大祭司通常会协助他们工作。随着祭司人数的增加,他就不大做这些事了。到后来,他只在安息日,月朔和年度的三大节期中才协助他们工作。普通祭司被视为他的代表。当他们主持仪式时,他们的服务会得到接纳,就象是大祭司亲自主持一样。他们只有在赎罪日不能代替他主持仪式。他是大祭司;每当他主持仪式的时候,就要穿上与他高贵的职务相称的华美金衣。这套贵重的衣袍不仅镶嵌着黄金和宝石(出28:13-36)而且是用圣所的颜色和金丝织成的(出28:4-6)。如此穿戴的大祭司,代表在神圣荣耀中的神子基督。
在赎罪日,大祭司要亲自主持一切的崇事,由其他的祭司协助。他穿着这套金衣举行了每日早晚的崇事。但在主持赎罪日特殊仪式时,大祭司要穿上为这个场合特制的圣“细麻布衣服”(利16:23)。这些“圣衣”与普通祭司的衣袍相似,但后者用的是杂色的刺绣。衣料的质地可能比普通祭司的衣服更细腻一些。
大祭司这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每一次更衣时他都要全身沐浴。据《塔木德》的记载,他在清晨要脱去自己的衣服,换上金色的衣服,主持正常的早晨崇事。此后,他要脱去金色的衣服,穿上“圣衣”主持这日特殊的崇事(第4节)。再换上金色的衣服,主持晚上的崇事(第23,24节)。晚上的崇事结束以后,他再要换上自己的衣服离开圣所的神圣区域。大祭司穿着金色的衣服向百姓代表基督,而穿“圣衣”则预表基督担任中保在上帝面前代表百姓(《善恶之争》第页)。
大祭司在赎罪日所穿洁白无瑕的衣服,象征着他和百姓借着当日的仪式想要获得的完全品格。正如大祭司“在圣所执行任务之后,穿着大祭司的外袍出来,到那迎候他的会众之前;基督也必再度降临,穿上极其洁白……的外袍”(《使徒行述》第33页)。正如百姓在那日的特殊崇事结束以后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第30节),当基督显现在祂的百姓面前时,他们也将“在上帝的宝座前没有瑕疵”(启14:5;弗5:27;西1:22;犹24;启19:8)。
利末记16章
5要从以色列会众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一只公绵羊为燔祭。
本会注释:
赎罪祭。亚伦要从会众中取两只公山羊“为赎罪祭”。这是不寻常的,因为在每日的崇事中要求献一只公牛犊作为百姓的供物,而不是一只山羊(利4:14)。但赎罪日与所有其他的日子都是不一样的。
燔祭。为一只公绵羊,和亚伦承接圣职之礼所献的一样(利9:2)。
利末记16章
6“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奉上,为自己和本家赎罪;
本会注释:
亚伦要把。亚伦这时不要宰杀公牛,而要在会幕门口把它奉献给耶和华面前让祂悦纳(见第11节)。他要把它留在燔祭坛旁边,到了时候就把它献上。
为自己和本家。这只公牛是为他自己和他本家献的。只有他能主持这个庄严的礼节,而且在他预表基督的中保工作以前应当清除一切罪污(见约17:19)。其他祭司在旁协助,但不得献祭。
利末记16章
7也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耶和华面前,
本会注释:
亚伦要把那两只山羊带到会幕门口奉献给耶和华。它们站在那里等待拈阄。
利末记16章
8为那两只羊拈阄,一阄归与耶和华,一阄归与阿撒泻勒。
本会注释:
拈阄。就是把两个刻上字的物体放在一个瓮中或其他容器中,再把它们抽出来。这样,选择权就留给了上帝。最初的阄是木制的,一个刻着归与耶和华,另一个刻着归与“阿撒泻勒”。后来人们用更贵重的材料来制作,有的甚至是用金子。据《塔目德》记载,两只山羊要尽可能相象。为了避免拈阄以后发生错误,要用朱红色线系在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角上,并系在和归于耶和华的羊脖子上。这样就把它们区别开来了。
归与阿撒泻勒(英文KJV版为“替罪羊”)。有些神学家认为两只山羊都象征着基督,代表祂赎罪工作的两个阶段。但也有许多人认为它们代表两个对立的势力,因为一只归与耶和华的羊,另一只归与撒但的羊。大多数译本对`azazel(阿撒泻勒)采用音译,因为关于它的含义还没有一致的意见。许多现代学者和犹太人都认为阿撒泻勒代表一个有位格的,超自然的邪灵。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其词根的含义就是“除去者”,特别是“借着一系列作为”而除去者。还有认为这是`ez(“山羊”)和`azal(“离开”)的结合。
正如一只山羊是归与有位格的神耶和华的,另一只山羊也必须归与一个有位格的灵;并且它们显然是对立的。所以大家一致认为阿撒泻勒是与耶和华作对的撒但。
利末记16章
9亚伦要把那拈阄归与耶和华的羊献为赎罪祭,
本会注释:
亚伦要把那只拈阄归与耶和华的山羊作为百姓的赎罪祭献上(第15节)。
利末记16章
10但那拈阄归与阿撒泻勒的羊要活着安置在耶和华面前,用以赎罪,打发人送到旷野去,归与阿撒泻勒。
本会注释:
但那……羊。两只羊之间的对比十分明显。归与耶和华的羊要宰杀;归与阿撒泻勒的羊则不杀掉。归于耶和华之羊的血要带到圣所里弹;归与阿撒泻勒之羊则不需要,因为它没有流血。赎罪祭的脂油总是在坛上焚烧的。归与耶和华的羊就是如此(第25节)。归与阿撒泻勒的羊当然不用这样。归于耶和华之羊的血起洁净的作用(第15,16节);归与阿撒泻勒的羊则会造成污染(第26节)。两只羊之间的对比是非常明确的(见第20,21节注释)。
用以赎罪。见21节注释。
利末记16章
11“亚伦要把赎罪祭的公牛牵来宰了,为自己和本家赎罪;
本会注释:
这只公牛已呈献在耶和华面前(第6节);现在把它带来献祭。在亚伦准备好为别人赎罪以前,他必须先为自己赎罪。
利末记16章
12拿香炉,从耶和华面前的坛上盛满火炭,又拿一捧捣细的香料,都带入幔子内,
本会注释:
火炭。公牛已经宰杀。它的血由一个祭司接在盆子里。亚伦在带着血进入圣所以前,要先从燔祭坛上取了一些火炭盛在他的香炉里。他还取了两把香,进入至圣所以后要放在火炭上。
幔子内。这是亚伦第一次在至圣所内供职,也是他第一次穿“圣衣”供职。此前,他一直穿着华丽的金色衣袍为别人赎罪。现在他穿着谦卑的衣服为自己和百姓恳求怜悯。他的身份完全改变了。
据《塔木德》记载,大祭司在赎罪日以前要花一周的时间在祭司住宅区自己的房间里祈祷和默想,仔细温习那日的仪式。他只能在思考他将主持之崇事的意义。他是否开始领悟更换衣袍的意义,以及基督道成肉身时身份的改变呢(见第4节注释)?他是否明白脱下华丽的衣袍穿过幔子来到上帝面前的意义呢?大祭司主持一年中最重要的崇事,如果不明白它的意义,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宰杀公牛,公绵羊以及山羊,把血洒在坛上或弹在至圣所内,但不了解这些做法的含义,这就是把圣所中最庄严的仪式降格为一种外表虔诚的仪式。不会是这样的。基督说:“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约8:56)。既然亚伯拉罕理解了,亚伦也肯定是理解了。
我们可以推断说,亚伦即使没有完全理解,也一定是部分理解了与救赎计划有关的一切属灵真理。古代有些人对上帝和救恩的了解比今日许多有学问的人更多。基督曾论到摩西说:“他有指着我写的话”(约5:46)。摩西所写的话十分明确,所以腓力和拿但业在弥赛亚来到时就认出了祂(约1:45)。保罗说他“所讲的,并不外乎众先知和摩西所说将来必成的事,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从死里复活”(徒26:22,23)。
利末记16章
13在耶和华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烟云遮掩法柜 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
本会注释:
内幔子既已拉开,只有香把亚伦与上帝的隔开了。在帐幕外面,百姓的祈祷和香一起上升。他们凭因信与亚伦一同进了帐幕。
利末记16章
14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弹在施恩座的东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弹血七次。
本会注释:
亚伦将香炉留在至圣所中,回到院子里取公牛的血。先把血弹在施恩座上,再弹在施恩座前面七次,结束了他用公牛的血在至圣所中里要做的工作。他已“为自己和本家”赎了罪(第17节)。既除去了罪孽,他就成了无罪之主基督的合适代表,可以为别人代求了。
利末记16章
15“随后他要宰那为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带入幔子内,弹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好象弹公牛的血一样。
本会注释:
公牛的崇事结束以后,亚伦带来归与耶和华的山羊,“为百姓”宰杀了它,然后把血带进幔子,用与弹公牛的血的同样方式弹血,先弹在施恩座上,然后在其前面弹七次。公牛的血被弹在哪里,山羊的血也弹在哪里。
利末记16章
16他因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当这样在圣所行赎罪之礼,并因会幕在他们污秽之中,也要照样而行。
本会注释:
圣所的崇事自始至终都与赎罪有关。所以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行赎罪之礼”。
一.在一年的任何时候,当罪人奉上祭牲并按手在其头上承认自己的罪时,他就得到了“赎罪”。他获得了“赦免”(利4:20,26,31,35;5:6,10,13,16,18;6:7)。他的罪借着祭牲之血的处置以及祭物在坛上的焚烧(在有些情况下,部分祭物由祭司吃掉),象征性地转移到圣所之中。但他还没有实现完全的赎罪。他的罪虽已蒙赦免,但他必须继续走在顺从的道路上。如果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赎罪日疏忽了“刻苦己心”(利23:27-29),他先前所赦免的一切罪都将回到他身上。他就必死无疑(结18:24;33:13)。他唯一的保障就是“忍耐到底”。只有到了那时,他才能指望“得救”(太24:13)。
二.在赎罪日,就是对一年中所有承认和饶恕的罪进行最后完全赎罪的日子(利16:16,19;来10:1-3),归与耶和华之羊的血象征性地从圣所中除去这些罪,为圣所“赎罪”。圣所现在也摆脱了罪愆(利16:17,20)。
七月初一是吹角节。吹角的目的是为了提醒百姓十天以后的赎罪日(民29:1)。当中的九天成了省察己心,为赎罪日做准备的日子,因为赎罪日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审判的日子。他们相信到那日“将决定谁死谁活”(《犹太百科全书》卷二页《赎罪日》)。
利末记16章
17他进圣所赎罪的时候,会幕里不可有人,直等到他为自己和本家并以色列全会众赎了罪出来。
本会注释:
当大祭司在至圣所处置公牛和山羊的血时,圣所与至圣所之间的幔子是拉开的,所以圣所中的任何人都能看到至圣所里面。但那是大祭司独有的权利,只有他能出现在上帝的面前。本节的禁令适用于12-16所涉及大祭司在至圣所处置血的情节。
百姓焦急地等候听见赎罪日大祭司所穿之袍的铃铛声。他穿着白衣进入至圣所弹血,象征性地永远消除他们平日的犯罪记录。上帝会接纳他或他们吗?当他离开至圣所重新穿上金色的袍子时,百姓听见了铃铛声,他们非常喜乐,深深感谢。
利末记16章
18他出来,要到耶和华面前的坛那里,在坛上行赎罪之礼,又要取些公牛的血和公山羊的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
本会注释:
亚伦洁净了至圣所,完成了那里的工作以后,也要为“会幕”,就是圣所做同样的事情(第16节)。然后他要“到……坛那里”,就是燔祭坛,取一些公牛和山羊的血,洁净祭坛“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第19节)。据犹太人的遗传,山羊的血和公牛的血是混合在一个器皿里的。
除了把血抹在坛的四角──就是抹赎罪祭血的地方──以外,大祭司也要在坛上弹血,那是弹燔祭和赎愆祭的血和早晚祭的血的地方。这样,大祭司就洁净了坛使之成圣,“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
我们很容易理解洁净地上圣所两个坛的必要性,因为燔祭和赎罪祭的血曾弹在上面(利1:5,11;4:7,18,25,30,34)。燔祭和赎愆祭的血弹在坛上(利1:5,11;5:9);赎罪祭的血抹在坛的四角(利4:7,18,25,30,34)。关于香坛,圣经说亚伦“一年一次,要用赎罪祭牲的血,在坛上行赎罪之礼”(出30:10)。关于燔祭坛,圣经说:“他(从圣所)出来,要到耶和华面前的坛那里……又要取些公牛的血和公山羊的血,抹在坛上四角的周围。也要用指头把血弹在坛上七次,洁净了坛。从坛上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使坛成圣”(利16:18,19;参20节)。
地上的圣殿是天上圣殿的模型;地上的洁净是天上洁净的预表。关于这件事,但以理说到了日,“圣所就必洁净”(见但8:14注释)。但天上的圣所需要洁净吗?难道天上有污秽要洁净吗?保罗回答说:“照着天上样式作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来9:23)。
利末记16章
19也要用指头把血弹在坛上七次,洁净了坛,从坛上除掉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使坛成圣。”
20“亚伦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完了赎罪祭,就要把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奉上。
本会注释:
赎罪日所献归与耶和华之羊的血洁净了至圣所、圣所和燔祭坛,除尽“以色列人诸般的污秽”和“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第16,19节)。百姓曾在日常的崇祀中奉献个人的赎罪祭,从而使这些罪得到赦免。血抹在燔祭坛的四角;悔罪之人得到赦免而离去。圣经多次提到“祭司要为他赎了,他必蒙赦免”(利4:26,31,35)。然而罪虽已得到赦免,罪的记录却要留到赎罪日才“涂抹”。然后赎罪祭就“献完了”(见16节注释)。
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在大祭司用归与耶和华的羊赎罪,并用它的血洁净圣所时,归与阿撒泻勒的羊一直栓在祭坛旁,与仪式无关。在归与耶和华的羊所作的赎罪完成(第20节),“为圣所和会幕并坛献完了赎罪祭”(第20节)以后才用到它。
大祭司既洁净了圣所中的罪,就带着这些罪走到归与阿撒泻勒的羊等待的会幕门口(《先祖与先知》第页;《善恶之争》第页),按手在它头上承认这些罪,从而把罪从圣所转移到这只羊身上。羊要将这些罪带到旷野去(《先祖与先知》第,页)。
在预表的真体中,基督最终要洁净天上的圣所,除去祂子民所承认并蒙饶恕的一切罪,把这些罪归给撒但,宣布他对引诱人所犯的一切罪负责,并承担最后的惩罚(《善恶之争》第,,页)。“那些靠着基督的宝血得赎之人的罪,最终将归在罪的创始者身上。他必须承担罪的惩罚”(《早期著作》第页)。
在上帝处理罪恶的舞台上,最后一幕将是把一切罪过都归还给撒但,这是多么的恰当!因为他是罪恶的创始者,曾给那些因基督的赎罪宝血而除去罪孽的人带来莫大的悲剧。循环结束了,戏剧演完了。只有当一切罪恶的创始者撒但最后被消灭时,我们才可以真正说罪已从上帝的宇宙中永远涂抹了。从广义上说,阿撒泻勒的羊是“赎罪”工作的一部份(第10节)。只有到义人得救,恶人被“剪除”,撒但不再存在时,宇宙才会处在一种完全和谐的状态中,就象罪恶尚未侵入以前那样。
利末记16章
21两手按在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诸般的罪孽过犯,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愆,把这罪都归在羊的头上,藉着所派之人的手,送到旷野去。
本会注释:
送到。直译为“驱逐”。该词原文指休妻(申21:14;22:19,22;耶3:8),是一个强调词。就象赶走某种讨厌可恶的野兽那样,归与阿撒泻勒的羊也被送到旷野(原文是midbar)。它可能在那里死亡,也可能没有,因为有希伯来人在midbar放羊。midbar指野兽出没,无人居住的地区。《塔木德》提到后来的习俗是将这只羊从悬崖上扔下去,但即使这样,它的死在献祭的仪式中也不具任何意义。与归与耶和华的羊相对比,归与阿撒泻勒的羊是活着送走的;它最终的死亡不具有任何牺牲或赎罪的意义。
利末记16章
22要把这羊放在旷野,这羊要担当他们一切的罪孽,带到无人之地。
本会注释:
以色列人知道自己犯了罪,辜负了上帝的期望。但在赎罪日的整个过程中,他们得以目睹他们与过去一年中所承认蒙赦免的罪完全的分离,以及上帝饶恕他们性命的良善。他们知道自己不配领受所赐给他们的恩典。但借着赎罪日的祭牲所流的血,他们蒙赦免之罪的记录从圣所中涂抹了。现在当他们看着那归与阿撒泻勒的羊离去时,他们见证了戏剧中的最后一幕──随着撒但所怂恿的一切罪归到“他自己的头上”(诗7:16),他走向了自己的结局。
利末记16章
23“亚伦要进会幕,把他进圣所时所穿的细麻布衣服脱下,放在那里,
本会注释:
这些衣服又称为“圣衣”(第4节),只在赎罪日使用。亚伦早上带着香进入至圣所时穿上这些衣服。当中保的特殊工作完成以后,他就脱下了细麻布衣服,穿上了金色的衣袍。
利末记16章
24又要在圣处用水洗身,穿上衣服,出来,把自己的燔祭和百姓的燔祭献上,为自己和百姓赎罪。
本会注释:
亚伦曾与罪恶接触,虽然没有到需要献赎罪祭的程度,但他必须沐浴,再穿上金色的衣袍,然后他要献上日常的晚燔祭,既是为他自己也是为百姓。新的一年的礼仪从此开始了。
利末记16章
25赎罪祭牲的脂油要在坛上焚烧。
本会注释:
当日早些时候所献各种赎罪祭的脂油这时才焚烧(第11,15节)。
利末记16章
26那放羊归与阿撒泻勒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本会注释:
他不一定是祭司,可以是任何“所派之人”(第21节)。一根绳子系在山羊的脖子上,让那个人牵着走,或用所带的杖赶着走。
利末记16章
27作赎罪祭的公牛和公山羊的血既带入圣所赎罪,这牛羊就要搬到营外,将皮、肉、粪用火焚烧。
本会注释:
律法要求那些血被大祭司带进圣所赎罪之祭牲的身体要在营外焚烧。保罗认为这是预表基督“在城门外受苦”,并劝勉我们要跟从祂“出到营外……忍受祂所受的凌辱”(来13:11-13)。
利末记16章
28焚烧的人要洗衣服,用水洗身,然后进营。”
29“每逢七月初十日,你们要刻苦己心,无论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们中间的外人,什么工都不可做;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
本会注释:
永远的定例。赎罪日是一年中唯一禁食的日子,又称为“禁食的节期”(徒27:9)。上帝并没有要求和认可后来所加添的其他禁食(赛58:3-7;亚7:3-10)。在基督的时代,除了每周两天禁食以外,一年还有29个禁食的日子。
刻苦己心。不单是禁食,还要省察内心,检查自己在圣洁生活进步的情况,以及对上帝的寻求,认罪,弥补所疏忽的义务,与上帝和人结清帐目方面,从而挽回时间的损失。
利末记16章
30因在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使你们洁净。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的罪愆。
本会注释:
这是赎罪日,每一个人都要配合洁净的工作。只有当以色列人认了罪并祈求上帝帮助时,祭司才能行赎罪之礼。大祭司所赎的,只是认过的罪,就是悔罪的人在一年中为之献上祭物的罪。这一天在预表中提供了一年一度永远涂抹罪孽的机会。这是悦纳的时候。
利末记16章
31这日你们要守为圣安息日,要刻苦己心;这为永远的定例。
本会注释:
圣安息日。直译为“安息日的安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利末记16章
32那受膏、接续他父亲承接圣职的祭司要穿上细麻布的圣衣,行赎罪之礼。
本会注释:
祭司的职分和崇事要在亚伦死后继续进行。因此另一位祭司要受膏,分别为圣承接祭司的职分,穿上圣洁的细麻布衣服主持崇事。《利未记》第16章是圣经最伟大的篇章之一。救赎的计划在其中美妙而深刻地显示出来。在本章的34节经文中隐藏着一些有关上帝的深奥的事。所描述的仪式含义之深刻,证明上帝是它的作者。人需要费尽心思来理解它的教训。
利末记16章
33他要在至圣所和会幕与坛行赎罪之礼,并要为众祭司和会众的百姓赎罪。
34这要作你们永远的定例,就是因以色列人一切的罪,要一年一次为他们赎罪。”于是,亚伦照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行了。
第十六章补充注释
为了清楚地理解赎罪日的各种崇事,人们需要对举行圣所仪式的建筑物,及起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关于圣所,略见出26:1注释,详见出25至40章注释。
摩西原来所建造的帐幕是一个带有木制围墙的帐棚(见出26:15-26注释)。棚顶有四层材料,最内层是捻的细麻,其他三层是各种皮子(见出26:1-14注释)。帐棚长13.34米,宽x4.45米,外面的围场称为院子,长约英尺,宽约86英尺(见出27:9-18注释)。
会幕分为两间,头一间较大的房间称为圣所,第二间称为至圣所。一层华丽的幔子把这两间隔开。里面没有窗户,所以靠头一间中带七个分支的灯台提供照明,好让祭司在那里主持崇事。
在头一间里有三件器具:放陈设饼的桌子,灯台和香坛。从朝东的前门进入会幕,人可以看到房间尽头的香坛。右边是放陈设饼的桌子,左边是灯台。桌子上放着陈设饼,摆成两摞,每摞六张,还有为饼用的乳香和奠酒的爵。还有崇事所用的盘子,调羹和瓶。灯台是用精金制成的;其杯或灯象杏花。
这一间中最重要的物件就是香坛。它约有88.9厘米高,顶部是边长为44.45厘米的正方形。外面包金,顶部有金牙边。祭司将盛着取自燔祭坛火炭的容器和香都放在坛上。当他把香放在火炭上时,香气不仅充满了头一间而且也蔓延到第二间,所以它也服务于至圣所。
第二间里只有约柜,长约3英尺8英寸,宽和高约为2英尺2英寸。约柜的上面是施恩座,赎罪日的赎罪之礼就是在其上进行的。在施恩座顶部的四围有金牙边,与香坛的金牙边相似。约柜里有上帝亲自用手指写在两块石版上的律法。
在施恩座上有两个金的基路伯。上帝在这里与祂的百姓交往(出25:22)。
在帐棚外的院子内有洗濯盆。这是一个用青铜制作的大盆,里面盛着沐浴用的水。祭司们在进入圣所或开始崇事以前要在洗濯盆里洗手和脚(出30:17-21;38:8)。
在院子里洗濯盆的东面还有燔祭坛。这坛在所有的献祭仪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燔祭坛高约1.33米,因此需要有一个突出部分使祭司在主持祭坛的仪式时可以站在上面,也可以使百姓可以看见他。坛的顶部是边长约为2.22米的正方形。坛是用木制的,外面包铜。后来这个坛加大了,以容纳更多敬拜的人。祭物焚烧在这坛上,所以它叫燔祭坛。祭牲的脂油和其他供物的某些部分也在这里焚烧。在坛的四角有犄角状的突出物,称为“坛的四角”。在奉献某些祭物的时候,祭司会将血抹在坛的四角。而在献其他的祭物时,血要洒在坛的周围。崇事中用剩的血要倒在坛脚的地上。
赞助圣工
往年通读回顾表
年通读目录,经文逐节解释年30天通读《新约》年1-6月通读新旧年7-12月通读新旧年40天通读新约年通读新旧《圣经》回顾表点在看,让更多人看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zy/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