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外耳道炎中医 >> 正文 >> 正文

微科普掏耳屎竟然掏出颅内感染耳朵到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0-12-7

很多人没事喜欢掏耳朵,左掏掏,右掏掏…棉签掏掏,耳勺挠挠……总之是怎么爽怎么掏。然而,耳朵掏不对后果很严重。近日,有这样一个病例,就因为掏耳朵,居然引发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原来,这名女性患者非常注重清洁,习惯每天用棉签清洁耳朵,偶尔会出现耳道出血的情况,并未在意。在最近的一次清洁中,她突然感到耳内一阵沉闷的疼痛,甚至听不到声音,耳内有褐色的分泌物排出。

到医院后,医生给她进行了听力测试,显示她有中度耳聋。然后做了CT,结果显示:她不仅被细菌感染,还出现了可怕的颅内感染。

这让她后悔不已,自己不过是清洁耳朵次数多了点,怎么会被感染?

我们常说的耳屎,在医学上有个十分文艺的名字叫耵聍。耵聍是由耳道皮肤腺体自行分泌出来的一种灰色、橙色或淡黄色的蜡质分泌物,同时还混有灰尘和皮屑。不同人群的耳屎组成成分各有不同,主要分为干型和油型。一般来说干型会比较容易脱落,而油型可能会容易积在耳道里。

耳屎的存在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1.润滑保湿。由于耳屎内脂质的存在,油腻腻的耳屎可以提供润滑作用防止耳道内的皮肤干燥,避免过于干燥引起耳痒、皮肤烧灼感。

2.保护耳膜。避免沙石、水滴直接刺激或破坏耳膜。

3.一定的抗菌作用。耳屎中的某些成分,比如溶酶菌、免疫球蛋白等,都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和消灭作用。

4.防噪音。我们的耳膜非常薄,很容易被强声波震裂,而耳屎能起到过滤和缓冲声波的作用。

5.自洁作用。耳道有自排自洁的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可以自行排出。

掏耳朵是很危险的,经常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皮肤的自然屏障,引起人体疾病,比如:耳道湿疹、捅破耳膜,也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易引发外耳道炎,掏耳朵过深,可能会伤及鼓膜,出现鼓膜穿孔,引起中耳炎等等。

掏耳朵应该注意什么?

1.如果耳朵实在痒,可以用手指在耳洞口轻挠两下,切记不要用尖锐的物品,不要过于深入,适当控制自己不去掏耳朵。

2.如果出现瘙痒难耐的情况,有可能是外耳道湿疹等,医院确诊。

3.游泳时应该保护耳朵,特别是耳朵有过炎症的人群。

4.耳部出现不适,切不可使用偏方。如用酒精和醋滴耳,可能会加剧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zy/6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