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外耳道炎中医 >> 正文 >> 正文

第期仲景养生耳穴养生操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0-9-18
哪里治白癜风 http://www.wxlianghong.com/
“看耳知寿命,摸耳治百病”!耳穴疗法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针灸疗法的一个分枝,古称“小针”或“耳底神针”。博大的中医文化一贯讲求“不治已病治未病”,有句俗话说得好:“要想全身少得病,勤揉耳朵与聆听”。《灵枢?口问篇》“耳者,宗脉之所聚也”。人体的十二条经络直接或间接经过耳部,且耳朵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穴位,全身器官组织在这里都有特定的反射区。躯体有病变时,往往会在耳朵相应部位出现疼痛敏感、变形、变色、脱屑等反应。因此,通过刺激耳朵的相应部位,便能达到中医“治未病”的功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简单来说,按摩耳穴,就可以调理脏腑,预防疾病,相当于做了一套“全身保健操”。

我们先来了解耳部重点区域名称

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凹窝。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耳屏:耳廓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

耳轮:耳廓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穴养生操

01全耳掌摩法:首先以双手合掌互搓,直至掌心发热,然后将双手横放于耳廓外,横搓耳廓并顺势反方向拉摩耳背。此法通过推拉耳廓,可以防治颈肩腰腿疼痛。02耳背推摩法:以双手食指指腹,顺着耳后曲线,从上向下推摩耳背降压沟及耳背五脏。通过推摩降压沟可以防治高血压、眩晕、头痛。03耳尖提拉法(过头挽耳法):以双手拇、食二指捏住耳尖,做向上向外牵拉。本法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消炎止痛、清脑明目之功效。同时,耳为肾之外窍,提拉耳尖可间接牵拉整个耳廓根部,疏通全耳经脉气血,产生健耳强肾之效用。04耳轮按摩法:双手握空拳,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捏揉搓,使耳轮充血发热,同时向外拉耳朵。耳轮位于耳朵最外缘,所以经常搓摩耳轮,可以强健肢体,健脑补肾,可防治头痛、头昏、尿频、痔疮、腰腿痛等病症。05耳垂揉拉法:将双手拇指置于耳垂后面以做固定,然后用食指揉捏耳垂并下拉。耳垂一带对应的部位与人的头脑、面颊关系密切,此法可防治神经衰弱、眼疾等疾病。并有聪耳明目、美容养颜的作用。06揉捏三角法:食指放入三角窝内,拇指放在其对应的耳背部,或者拇指放入三角窝内,食指放在耳背部进行揉捏。内生殖器、盆腔等耳穴都分布在三角窝内,因此按揉三角窝可滋阴补肾,用于治疗妇科、男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盆腔炎、阳痿、前列腺炎等,还可以降压、镇静、止痛、平喘。07按摩耳蜗法:按摩耳窝之前修剪食指或中指的指甲,然后将食指或中指放人耳窝内,用指甲来回按摩,争取耳窝的每一处都能按揉到。耳甲俗称“耳窝”,包括结肠耳甲艇与耳甲腔,是人体的“聚宝盆”,对应着胎儿的胸腔和腹腔,内分布着人体重要的内脏器官,所以经常掏刮耳窝可以调和人体的五脏六腑,防病治病。08提捏耳屏法: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屏,来回挤捏,放松耳屏,然后自内向外提拉,以双耳屏充血发红、不感到疼痛为好。耳屏又称小耳朵,位于耳道孔前方。耳屏处有一“饥点”,大家都知道它可以用来减肥,但耳屏除了可以用来减肥外,还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中耳炎、耳鸣、眩晕、鼻炎、鼻塞、咽炎等。09掩耳鸣鼓法:两手掌掩住耳朵,将耳盖严,手指放于后脑勺,食指搭放在中指上,两食指同时用力,从中指上滑落下来弹击脑后枕骨的凹陷处(风池穴,与耳垂齐平),耳中可听到“咚、咚”鸣响,如击鼓声。“鸣天鼓”是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养生之道,在他的《养生铭》中就明确提到“亥寝鸣天鼓”。他百余岁时仍耳不聋,眼不花。此法可提神醒脑、聪耳明目、强肾止晕。

耳方之道常于心任君逍遥过百春!

文图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zy/5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