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游泳成了不少人消暑纳凉的好选择。可是,带孩子游泳时,千万别忽略了对耳朵的保护。医院了解到,入夏以来,因患“游泳耳”前来就诊的病人与平时相比翻了一倍,其中近八成患者是中小学生。耳鼻喉科专家提醒,每年夏季都会有很多人因为在游泳时耳朵进水而引起“游泳耳”,游泳时切忌要保护好耳朵。
网络图片
12岁的郝郝酷爱游泳,几乎每天去游泳馆练游泳。几天前,他发现右耳又痛又痒,用棉签掏耳朵后,棉签上还能看到淡黄色的脓水。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患上了“游泳耳”。
“入夏以来,‘游泳耳’的患者越来越多,一个月就有30多名患者,以中小学生居多。”医院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主任罗欣荣介绍,“游泳耳”是一种因中耳感染而导致的疾病,也称游泳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它和游泳时呛水、耳朵进水以及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有很大关系。中耳炎会导致听力下降、耳内疼痛、耳鸣;外耳道炎会引起耳痛、发热,张嘴嚼东西时加重。中耳炎主要和呛水有关。比如,学游泳时难免呛水,池水倒吸会引起鼻咽、鼻窦炎,进一步发展为中耳炎。泳池的水不洁净,其中的细菌经鼻-鼻咽-中耳道进入中耳腔也会引起中耳炎。引起外耳道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游泳时外耳道被水浸泡会软化肿胀,抗感染能力变弱,一旦细菌侵入就易发生外耳道炎,耳屎被水浸泡膨胀后也会压迫容积有限的外耳道引起炎症;二是游泳以后耳朵不舒服,有些人会用手指或棉签乱掏,这样很可能伤了耳朵。
网络图片
如何预防“游泳耳”呢?罗欣荣提醒,应从细节入手:
首先,要在游泳前清理外耳。有些人因为外耳道分泌物较多,当它们遇水膨胀后,就会诱发“游泳耳”。游泳前清理一下外耳耳屎,可以有效避免耳屎被浸泡后引起疼痛发炎。最好应用专用耳塞或干净的棉球塞住耳朵,防止耳朵灌入过多水。
其次,游泳后要倾斜头部。游泳上岸后可以将头偏向一边,用手拉耳垂,并单腿跳跃,以便水能从耳朵里面流出来。
再次,别用东西掏耳朵。许多人觉得游泳后耳朵好像塞住了,自己用铅笔、钥匙尖端、手指甲来掏耳朵,这样做极易造成耳朵损伤而导致炎症。
另外,使用预防性滴注法。游泳后可以用杀菌性耳药水来恢复耳道内的酸性环境,这对耳朵潮湿的人十分有效。
详见明日《慈溪日报》
记者:李黎
编辑:糯米
小伙伴们都在看
?慈溪人眼中的亲情,请看这一对老母子
?中国民营企业强揭晓,慈溪这两家上榜啦!
?9月即将开通几条临时公交线,大家去这里以后方便啦!
?金南社区这对老夫妻,20年坚持在做这一件事……
李黎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zy/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