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儿童今年9岁,每年天气一冷,只要接触到冷空气,就会有强烈反应,鼻腔发痒,会不停地打喷嚏,鼻塞,喉咙痛,开始流眼泪,有时甚至连耳朵也嗡嗡响。但不发烧,用感冒药会好些,但过不了多久又是如此。
经医院检查诊断才知道,原来,都是鼻炎惹的祸!
1.鼻炎的分类与分型
①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
②非变应性鼻炎
③感染性鼻炎
④结构性或机械性鼻炎
由于以上四种类型中,以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本文将重点介绍。
根据病程的长短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变应性鼻炎分为四型,由轻至重依次为:
轻度间发型、中重度间发型、轻度持续型、中重度持续型。
以前的季节性和常年性分型在论述有关花粉症的问题时仍较常用。
2.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学
大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家系和一级亲属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说明变应性鼻炎有遗传性。
I变应原(过敏原)
①吸入性变应原
◇室内外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多引起常年性发作。
◇植物花粉引起者多为季节性发作。
②食物性变应原:如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
③接触性变应原:如化妆品、汽油、油漆、酒精等
④某些药品:如磺胺类药物、奎宁、抗生素等
⑤其它可能是某些细菌及其毒素等
II诱发因素
物理因素(如冷热变化、温度不调),内分泌失调或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等病因均可致病。也可由多种因素同时或先后存在。
◆说到这里,就要回到本文开头的病例,“只要接触到冷空气,鼻腔发痒,打喷嚏,鼻塞…”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身边十分常见,冬季气候寒冷,空气干燥,每到这时会有很多人出现鼻黏膜发痒、连续打喷嚏、皮肤干燥瘙痒难耐、气喘不止等状况,严重者影响正常的生活。这便是传说中的“冷空气过敏性鼻炎”。
过敏反应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患者接触到特异性过敏原如花粉、螨等,除了特异性过敏原的激发外,还有大量各种各样的非特异性因素对过敏的发生有明显作用,如气候的变化、情绪的波动、工作的劳累等,这些因素被称为诱发因素或加重因素。因此患者碰到冷空气易引起过敏反应,不能说是对冷空气过敏,准确地讲,冷空气是诱发因素。
3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表现
①鼻痒和连续喷嚏:每天常有数次阵发性发作,随后鼻塞和鼻涕,尤以晨起和夜晚明显。鼻痒见于多数病人,有时鼻外、软腭、面部和外耳道等处发痒,季节性鼻炎以眼痒较为明显。
②大量清水样鼻涕:一般为大量清水样鼻涕,但急性反应趋向减弱或消失时,可减少或变稠厚,若继发感染可变成粘脓样分泌物。
③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亦可为交替性。
④嗅觉障碍:由粘膜水肿、鼻塞而引起者多为暂时性。因粘膜持久水肿导致嗅觉神经萎缩而引起的。
▲儿童患者在外鼻周围和眼睑下方有时可出现某些特殊体征,被形象地描述为“变应性黑眼圈”、“变应性鼻皱痕”和“变应性敬礼”等,值得引起注意。
TIPS:如何区分普通感冒和过敏性鼻炎?▼
4重视过敏性鼻炎,警惕并发症
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受到鼻塞、眼痒等症状的严重影响,其精神情绪状况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多数变应性鼻炎患者感到身体疲惫、情绪易受波动、出现睡眠障碍、精神健康状况欠佳,更进一步出现心理疾患,如抑郁症、焦虑症和酗酒等,对于幼儿则将导致多动症、睡眠紊乱、学业不良等。
一项针对名12~18岁韩国青少年所做的网络调查显示,多数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达31%,在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哮喘三大过敏相关疾病中,前两者与学龄前变应性鼻炎患儿(3~7岁)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关联性更密切。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显示,青春期早期患变应性鼻炎的少年在青春期后期和青年期发生抑郁症的风险显著升高,特别是重度抑郁症的出现时间更早。
变应性鼻炎同多种疾病亦有密切联系:临床上半数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亦兼患有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与哮喘有密切关系,二者相互引发;变应性鼻炎是导致鼻咽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男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与头颈部肿瘤具有负相关关系;男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出现功能性勃起障碍的机率较大。
5过敏性鼻炎的防治
毫不夸张地说,在许多“老鼻炎”眼中,过敏性鼻炎没有根治之法,是“不治之症”。多年以来,对于过敏性鼻炎我们都以预防发病和缓解病症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
查明并避免接触过敏原
药物治疗:症状较重的患者可口服抗过敏药;在易犯病季节来临前的一个月左右,经鼻喷吸丙酸倍氯米松(如伯克纳、雷诺考特)可减少发病次数,减轻病情,甚至避免发病;鼻塞重者,可临时应用麻黄素滴鼻液。
免疫疗法:主要用于吸入性变应原所致的Ⅰ型变态反应,它是通过用反复和增加变应原剂量的方法注射特异性变应原,提高患者对变应原的耐受能力,从而达到再次遇到变应原后不发病或虽发病,但症状轻。
手术治疗:目前对于顽固性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下鼻甲黏膜的手术治疗、翼管神经切断术、筛前神经切断术等
中医中药:祖国医学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古代方药主要分两类:一类以温补为主,如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温肺止流丹等;另一类为散寒通窍方,如诃黎勒散、川乌散等。温阳药常用附子、肉桂、川乌、干姜、天雄、桂枝等;祛风通窍药常用防风、细辛、麻黄、川芎、白芷、辛夷、苍耳子等。现代临床多从肺、脾、肾、等方面进行调治。
参考文献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1月,第14卷,第1期
医药经济报/年/12月/01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12月。第6卷,第12期
家庭医生报/年/12月/5日/第版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年4月,第23卷,第2期
上海中医药报/年/1月/25日/第版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4月/第16卷,第2期
中国现代医生年6月第53卷第18期
本周主笔:媛圈圈
临床医学/快乐又自由
媛圈圈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zy/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