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人生三大“恶趣”:挖鼻孔、抠肚脐和掏耳朵。
摘耳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掏耳朵(掏耳屎),我们之所以把掏出来的东西称为『屎』,说明我们就认为这种一种正常、健康的排泄废物的方式。
Q1.耳屎是从哪儿来的?
A.外耳道皮肤中有许多汗腺及皮脂腺,它们不断地分泌液体至外耳道中,这些液体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将灰尘及皮肤的脱悄粘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聚即形成“耳屎”,也就是医学上的“耵聍”。
Q2.耳屎需要掏吗?它跟拉出来的臭臭有什么不一样?
A.从理论上来讲,人是不用掏耳朵的,因为外耳道内的耳屎(即耵聍)在我们说话、吃饭、打呵欠时,耳屎会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悄悄地从耳道里溜出来。
而且,耳屎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抵抗细菌、病毒;阻挡异物侵入耳内;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保护鼓膜。
实际上,只有耳屎过多、耳痒、堵塞耳道影响听力时才需要掏耳朵,医院请耳科医生帮忙清理耳道。
Q3.为啥不建议大家自己掏耳朵?
1、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如果一不小心刺破鼓膜甚至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2、如果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
3、如果形成习惯,频繁掏耳,也会引起肉眼难以看见的隐性破损导致感染,诱发“外耳道胆脂瘤”,而后者可引起较严重的后果如:骨质吸收破坏到中耳乳窦腔、破坏鼓膜达中耳鼓室,最后导致颅内侵犯等。
4、一般细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药后会很快好转,但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
5、如果不小心刺伤耳膜,则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要想恢复听力有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Q4.在外面请别人“采耳”安全吗?
采耳痒痒的很舒服,但更多的则是危害。
1、采耳的工具会物理刺激耳道从而造成耵聍更多的分泌,反而适得其反加重耵聍的堵塞;
2、采耳本身很容易破坏耳道薄弱的皮肤,引起细菌感染;
3、使用棉签、牙签等工具掏耳朵,反而容易把耳屎推进耳道深处,造成耳屎的堆积和堵塞;
4、错误的采耳姿势、或者其他意外发生都有可能发生掏耳工具折断入耳或者刺破耳膜,对耳朵造成严重的伤害;
5、如果你采用的是清水冲洗法清洁耳道,完毕后请尽量吹干耳道里的水分,因为耳道里残留的耳屎以及细菌可能会腐蚀或感染耳道皮肤,引发炎症,造成各种耳朵疾病。
Q5.如果实在管不住自己的手,掏耳朵有哪些要注意的?
1、最好用无菌的棉棍,轻轻在外耳道朝一个方向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
2、不要频繁挖耳,一般是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
3、如果出现耵聍栓塞,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想看
为什么你生完孩子就再没有过高潮……
流感病毒悄然转变?甲流来了?
别说身体没告诉你:这4个“危险信号”一定要看到!
原来医生家里放的是这些常备药啊!
买阿胶比炒房还赚钱,国家卫计委为它道歉
少掏耳朵,才能把真相分享出去哦~
可以和爸妈一起看的靠谱健康干货,戳“阅读原文”~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zy/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