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耳病--宠壹堂
马拉色菌是犬猫等温血动物皮肤表面和耳道的常驻菌群,但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也可致病,马拉色菌耳炎是一种小动物临床常见疾病。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马拉色菌属于黑粉菌亚门外担子菌纲马拉色菌目马拉色菌科马拉色菌属,是一种常见的酵母菌,一般认为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正常时少量存在于外耳道、口和肛门周围以及潮湿的皮褶内。当患犬皮肤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时会造成马拉色菌的过度增殖而引起感染。目前将马拉色菌分为7个种:厚皮马拉色菌、糠枇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和钝形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是分离到的主要真菌,其次是念珠菌。马拉色菌是具有厚壁的单细胞酵母菌,呈椭圆形、圆形或圆筒形,细胞在出芽时呈“花生”样。
在犬中常见,猫中少见。在犬中病例数最多的是可卡犬,其次是北京犬和雪纳瑞犬;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雄性犬发病率明显高于雌性犬。
发病原因
马拉色菌耳炎有一定的季节性。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增加时,犬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增加,耳道发生浸渍。此时耳道皮肤就会失去保护作用,耳道内的常驻菌就会转变为机会致病菌,引发疾病;厚皮马拉色菌能使一些耳道内富含油脂的品种犬更易感染发病。
可卡犬的耳道内耵聍腺体比一般犬品种的多,且在整个水平耳道内都有毛囊分布,所以某种因素刺激腺时,腺体就会分泌出大量的分泌物,同时耳道中的毛发也会影响这些分泌物的排出。
松狮犬的发病率较高可能和耳内毛发过多有关。松狮犬的耳道内毛发较多,不但会影响通风,还会阻碍分泌物的排出,为耳道内的马拉色菌提供有利的生长繁殖条件。巴哥和京巴等品种犬耳道狭窄的特点可增加其易感性。此外像增生性炎症、水肿、外耳道瘤形成、耳周脓肿等因素都可压迫外耳道,使之发生堵塞,从而阻碍耳道内分泌物排出,为马拉色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马拉色菌耳炎的诱因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跳叮咬过敏、食物过敏、遗传性过敏性皮炎、浅表脓皮病、原发的角质层疾病、长期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
以耳内异味、耳局部皮肤发热和脂质黄色至黑褐色黏稠分泌物为主;病变皮肤常出现色素沉着,呈黑色或棕色,病变皮肤苔藓化。严重时耳廓内侧和耳道出现红斑、肿胀,甚至糜烂、溃疡、表皮脱落、结痂。
诊断方法:
用棉签粘取耳道分泌物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结果可见大量卵圆形、圆形、圆筒形的马拉色菌,部分形状类似“花生”状。
治疗计划
根据病情选择用生理盐水或含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或Tris-EDTA灌洗耳道,将耳垢灌洗出来之后,外用含伊曲康唑成分的耳药。常用洗耳水有耳漂、速尔爽、奥兹洗耳液等。耳药有耳肤灵、耳可舒等。
治疗周期:2~3周,每周复查。第1周每天1次,之后每周2次,最后到每周1次。视病情变化调整。
一般不进行培养。慢性或严重性伴发细菌感染的外耳炎,应做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确定有效的抗生素后,给予正确的局部抗生素药物,甚至于系统性给药(全身给药,如口服或皮下注射抗生素)。
预防
马拉色菌病在多丽潮湿季节多发,因此在这些季节要加强对犬的饲养管理和对皮肤病的预防。
康复后病例也需多加注意,防止复发。
可卡犬,垂直耳道深或耳道内毛发多的动物品种要定期清理耳毛和耳道分泌物。
预后及沟通
除少数病程很长,耳道增生并且混合感染严重病例需要全耳道切除,大部分病例合理治疗后恢复良好,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1.病程较长,容易反复。
2.用棉签清理耳分泌物时,应该防止棉签头掉入耳道。
3.定期复查,定期清理。
4.注意是否存在伴发其他病因或潜在诱发外耳炎的病因,特别是反复发作时。
5.严重耳道增生堵塞病程很长的病例可能最后需要全耳道切除,要在首诊时交代清楚。
本期投稿:董毅(宠壹堂用户)校对:新宇刘杨(执业兽医师)(满意的话请转发、收藏免丢失!!)
↑好评满满报名刚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zlff/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