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外耳道炎治疗 >> 正文 >> 正文

四个月的宝宝竟患上外耳道炎,宝妈们要谨慎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17-8-4

近日,我院接诊一名四个月大的男宝宝。幼儿家长称,小孩莫名的哭闹,小手一直摸耳朵。白天透过光照,发现耳道有些红肿、流水,伴有发烧,医院就诊。经过耳内窥镜检查发现,诊断为外耳道炎。在我院通过亚离子诊治后,该幼儿已恢复健康。

幼儿正在接受亚离子治疗

幼儿为何会患上外耳道炎

刚刚生下来的宝宝,耳朵解剖结构的特点就是外耳道狭小,同时他们的中耳咽鼓管短宽平直,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残留的羊水在耳道里面,再加上皮脂腺的分泌液,所以外耳道是非常的湿润的,这样就更加方便细菌的生长繁殖。如果在洗澡时不慎让水流入,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则细菌可侵入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等其他疾病。

患外耳道炎的表现症状

外耳道炎的症状1

  外耳道炎或称慢性外耳道炎,由于挖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浸渍,引起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细菌生长,而致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外耳炎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夏秋季节多见。

  外耳道炎的症状2

  急性外耳道炎发病急,外耳道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稀薄分泌物,继而变为稀脓性或脓性分泌物。皮肤肿胀较甚者,可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锁,遮蔽鼓膜,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并出现全身不适。

外耳道炎的症状3

  慢性外耳道炎病程长,多有耳痒、少量稀脓、听力轻度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许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混浊、增厚。

幼儿患外耳道炎的危害

导致耳聋耳鸣

  由于外耳道炎出现的浆液性分泌物,长时间会演变为浆液性或者脓性分泌物,有可能引起听力下降,从而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又因为外耳道炎分泌无刺激,屏间切迹以及耳垂也会受累。

  急性外耳道炎易转为慢性

  有部分患者开始只是患有急性外耳道炎。但是对于急性外耳道炎不及时治疗,或者采用了不得当的方法进行治疗,导致转为慢性。

  一旦急性外耳道炎转为慢性,耳部就会出现不适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患者的听力也会稍减退。

  预示身患疾病

  外耳道炎反复发作,其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一些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外耳道炎的发生,当出现外耳道炎时,就要警惕是否是这些疾病因素作祟。

反复易致听力下降

反复外耳道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如不适当用药,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导致更难医治。   

严重可危及生命

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外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宝妈们该如何预防

1、要想预防外耳道炎的发生,首先要注意纠正挖耳习惯。幼儿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的异物,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2、医生提醒,人的外耳道是有一定自洁功能的,不需要用棉签等进行擦洗。一般情况下,耳朵眼儿里的耵聍可以随着人的咀嚼、说话等面部肌肉运动而自行脱落并排出。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油性外耳道耵聍,不容易排出,有时会堵塞外耳道而发生炎症。一旦发现,医院请医生帮助处理,不要自行用挖抠的方式来解决。

3、如果耳朵进水了,要采取变换体位的方式,使进水的耳朵朝下,让水自行排出。如果感觉耳朵里有脏东西,也不要用棉签擦,医院请医生帮助处理。

外耳道炎具体的护理方法

1、首先,我们应当在还没有患病之前,就注意耳部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道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3、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4、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红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5、患病之后禁止游泳。

  6、在患病之后,患者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7、日常中,患者一定要按时更换外用药,按时进服内服药。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白癜风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zl/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