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杠板归
别名: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采收加工:夏季花开时采割,晒干。药用部位:地上部分产地: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科:蓼科原植物:杠板归植物情况:多年生草本
茎有棱,有倒生钩刺。
叶互生,盾状着生;
叶片近三角形,长4~6cm,宽5~8cm,先端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下面沿脉疏生钩刺;
托叶鞘近圆形,抱茎;
叶柄长,疏生倒钩刺。
花序短穗状;
苞片圆形;
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结果时增大,肉质,变为深蓝色;
雄蕊8;
花柱3裂。
瘦果球形,包于蓝色多汁的花被内。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杠板归药材:
杠板归药性:酸,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外用治带状疱疹,湿疹,痈疖肿毒,蛇咬伤。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煎水洗患处。①《物理小识》:""治瘰疬,亦可截疟。②《生草药性备要》:
""止泻,浸疳、疔、痔疮,能散毒。
③王安卿《采药志》:
""治翻胃噎膈,疟疾,吐血,便血,喉痹,食积心疼,虚饱腹胀,阴囊肿大,跌打内肭,发背疔疮,乳痈,产后遍身浮肿。
④《纲目拾遗》:
""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伤。
⑤《植物名实图考》:
""行血气、治淋浊。
⑥《贵州民间方药榘》:
""外用治黄水疮。
⑦《南宁市药物志》:
""收敛消毒。
治痢疾,金疮,湿疹;
外用治疥癣。
⑧《四川中药志》:
""化管生肌。
治气虚头昏,哮喘,眼生云翳,水肿。
⑨《闽东本草》,""治龋齿。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
""治肾炎水肿,风火赤眼,带下,蜂刺。
①治水肿胀:
平地木三钱,雷公藤五钱,车前草四钱,天青地白草三钱,路路通五个。
打碎煎服。
(《救生苦海》)②治急性扁桃体炎:
石豆兰(兰科麦斛)一两,扛板归二两半,一枝黄花五钱。
水煎,分二次服,日一剂。
(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③治缠腰火丹(带状疱疹):
鲜扛板归叶,捣烂绞汁,调雄黄末适量,涂患处,一日数次。
(《江西民间草药》)④治瘰疬:
扛板归七钱,野南瓜根三两,猪瘦肉四两炖汤,以汤煎药。
孕妇忌服。
(《江西民间草药》)⑤治痈肿:
鲜扛板归全草二至三两。
水煎,调黄酒服。
(《福建中草药》)⑥治乳痈痛结:
鲜扛板归叶洗净杵烂,敷贴于委中穴;
或与叶下红共捣烂,敷脚底涌泉穴,右痛敷左,左痛敷右。
(《闽东本草》)⑦治坐板疮:
乌贼骨五线,雷公藤三钱。
共为细末擦之,干则以菜油调敷。
(《王秋泉家秘》)⑧治湿疹、天疱疮、脓疱疮:
鲜扛板归全草二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⑨治慢性湿疹:
鲜扛板归四两。
水煎外洗,每日一次。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⑩治黄水疮:
蛇倒退叶(为细末)一两,冰片五分。
混合,调麻油涂搽。
(《贵阳民间药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syzl/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