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中药名。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黄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上,海拔60~(~)米。产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中国北方多数省区都可种植。其以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1.黄芩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研究证明,黄芩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对表皮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抑菌有效成分是黄芩甙。黄芩煎剂、水煎液对甲型流感病毒PR6株及亚洲甲型体外有抑制作用,对体外感染流感病毒的小鼠有治疗作用。体外实验还表明,黄芩有抑制阿米巴原虫生长和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2.黄芩有抗炎、抗过敏作用。黄芩甙和黄芩素可抑制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这两种成分还可抑制实验性气喘,并有抗组胺、抗胆碱及罂粟样作用。黄芩甙和黄芩素、汉黄芩素均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抑制48/80(一种化合物的名称)引起的大鼠足趾肿胀及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3.黄芩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成分。
4.黄芩有护肝利胆作用,黄芩提取物对乙醇、四氯化碳、半乳糖胺、过氧化脂质所至的动物肝损害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它能使肝糖元含量增加,转氨酶降低;黄芩甙还有解毒作用,黄芩煎剂及乙醇提取物口服或静注,均可促使兔、犬胆汁的排泄,以黄芩素的利胆作用最强。
5.黄芩有解热作用。黄芩煎剂、黄芩甙均可使伤寒混合菌苗发热兔退热,对用酵母人工发热兔灌服煎剂也有解热作用。但黄芩甙静注或肌注皆能使正常兔体温降低。
6.黄芩有镇静、解痉作用。黄芩根茎的酊剂静注可清除由士的宁中毒引起的强直性痉挛。对乙酰胆碱所至的离体小鼠肠痉挛,汉黄芩素有解痉作用,而黄芩素却无效。
7.黄芩有降血压作用,黄芩酊、浸、煎剂及醇、水提物,对麻醉兔、猫、犬,不论口服、静注、肌注,均能产生降压作用,尤其以黄芩甙的降血压作用最明显。
8.黄芩有抗氧化作用。其主要成分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新素II对氯化铁-维生素C-ADP或NADPH(还原型辅酶II脱氢酶)-ADP诱导肝组织生成过氧化脂质有显著抑制作用。
9.黄芩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多种成分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如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新素及白杨素在mol/L浓度时可抑制由胶元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白杨素及黄芩素、汉黄芩素还能分别抑制由ADP和花生四稀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黄芩甙、黄芩素还可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元转化为纤维蛋白,并能防止由内毒素诱导的弥漫兴血管性凝血。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比阿司匹林作用强。
10.黄芩有利尿作用,以黄芩甙作用最强。
11.黄芩有免疫增强作用,可增强IL-2产生的作用,而对抗体分泌细胞的形成则无明显影响。
12.黄芩有抗肿瘤作用。
13.黄芩有抗内皮细胞损伤作用。
14.黄芩有拮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15.黄芩对糖性白内障有防治作用。
16.黄芩对磷酸二酯酶有抑制作用,因而使环磷酸腺苷升高。
17.黄芩有止血作用。从其中提取的S、B、G2有效单体,在动物实验中呈现止血作用。对低气压引起的小鼠实验性肺出血,黄芩甙、汉黄芩素均有防治效果。
18.黄芩还有抗放射损伤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syzl/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