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语文阅刊” 宋国徐文伯曾与宋少帝一起走出乐游苑门,遇见一孕妇。少帝也擅长诊病,他给妇人诊视后说:是个女孩。又问文伯,徐文伯说:一男一女。男孩在左边,青黑色,比女孩小一些。少帝性子急,令剖妇人腹。徐文伯不忍心,说:请让我给她用针,胎儿一定能下来。于是针那孕妇脚的太阴穴,并用手按摩她的阳明穴。用针后,胎儿随之落下来,果然和他说的一样。徐文伯有学问,品德好,不畏权贵,不以医术为自己的职业,深得张融的赏识,多次任泰山的太守。徐文伯的祖父徐熙之崇尚黄帝和老子,在秦望山过着隐居的生活。有位道士路过他那时向他讨水喝,之后留下一只葫芦,说:你的子孙就用这个道术来拯救人世吧,必定能得至二千石的报酬。徐熙之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的是扁鹊的医书一卷。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医术,终于名振四方。他做官做到濮阳太守。
许裔宗
许裔宗名医若神。人谓之曰:何不著书,以贻将来?裔宗曰:医乃意也,在人思虑。又脉候幽玄,甚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古之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病之于药,有正相当者。唯须用一味,直攻彼病,即立可愈。今不能别脉,莫识病源,以情亿度,多安药味。譬之于猎,不知兔处,多发人马,空广遮围。或冀一人偶然逢也。以此疗病,不亦疏乎。脉之深趣,既不可言,故不能著述。(出《谭宾录》)
名医许裔宗医术高超,如同神仙一般。有人对他说:怎么不著书立说,留给后人?许裔宗说:医术就是‘意呀,它决定于人的思考,而脉又是极奥妙的,很难识别,只能心意领会,嘴不能说出来。自古以来的名手,与别人不同的,唯一差别就在诊脉。先准确切出脉象,然后才能诊断病情,用药治病。如果诊断准确,只须用一味药,就能直接攻克他的病,病立刻就能好。不准确辨别脉象,不了解病因,凭自己主观来推测,多放几味药。这好比打猎,不知兔子在哪里,大批出动人马,大面积包抄围剿。希望有人也许偶然能碰上。用这种方法治病,不是太粗疏了吗?脉的奥妙,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不能著书之立说。
秦鸣鹤
唐高宗苦风眩,头目不能视。召侍医秦鸣鹤诊之。秦曰:“风毒上攻,若刺头出少血,愈矣。”天后自帘中怒曰:“此可斩也。天子头上,岂是出血处耶?”鸣鹤叩头请命。上曰:“医人议病,理不加罪。且吾头重闷,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朕意决矣。”命刺之。鸣鹤刺百会及脑户出血。上曰:“吾眼明矣。”言未毕,后自帘中顶礼以谢之曰:“此天赐我师也。”躬负缯宝以遗之。(出《谭宾录》)
唐高宗患风眩病痛苦不堪,头晕目眩看不清东西。高宗召侍医秦鸣鹤给他看病,秦鸣鹤看后说:“这是风毒往上攻引起的,如果刺头出点血,病就能好。”武则天皇后在帘后面大怒道:“此人该斩!天子的头上是出血的地方吗!”秦鸣鹤磕头请求饶命。高宗说:“医生给人看病,议谈病情,按道理是不应该治罪的,并且我的头非常沉闷,几乎不能忍受了,出点血不一定就不好。我决心已定。”高宗命令他给刺。秦鸣鹤刺唐高宗的百会穴和脑户穴,并出血。唐高宗说:“我的眼睛能看见了。”他的话未说完,则天后在帘后行大礼,向秦鸣鹤道歉,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医师啊!”然后亲自赠送丝帛、珠宝给秦鸣鹤。
卢元钦
泉州有客卢元钦染大风,唯鼻根未倒。属五月五日,官取蚺蛇胆欲进,或言肉可治风,遂取一截蛇肉食之。三五日顿渐可,百日平复。(出《朝野佥载》)
又商州有人患大风,家人恶之,山中为起茅舍。有乌蛇坠酒罂中,病人不知,饮酒渐差。罂底见蛇骨,方知其由也。(出《朝野佥载》)
卢元钦客居泉州,患了麻疯病,只有鼻根还未烂掉。正值五月五日,医官拿着蚺蛇胆正要给他吃,这时有人说,蛇肉可以治麻疯病,于是取一段蛇肉给他吃,吃了三五天后,病渐好转,百日以后就完全好了。
又,商州有人患麻疯病,家里人害怕他,在山中给他盖了茅舍,他一个人住在那里。有一条黑蛇掉进一个小口大肚的酒坛子里,病人不知道,饮坛中酒后病渐渐好了。后来在坛底发现蛇骨,才知道是因为喝了蛇浸泡过的酒的缘故。
扁鹊三兄弟
悼襄王问庞煖曰:“夫君人者亦有为其国乎?”……
庞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①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②,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③血脉,投毒药,副④肌肤,闲⑤而名出闻于诸侯。’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医术以扁鹊之道,曰⑥桓公几能⑦成其霸乎!’凡此者不病病⑧,治之无名,使之无形,至功之成,其下谓之自然。故良医化之,拙医败之,虽幸不死,创⑨伸股维⑩。”悼襄王曰:“善,寡人虽不能无创,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哉?”
(选自《鶡冠子·卷下·世贤第十六》)
注:1.“昆弟”,兄弟。2.“神”,谓人之神情。3.“镵”,刺。4.“副”,剖,判也。5.闲:又写作“间”,病愈。6.“曰”,则。7.“几能”,不能。8.“不病病”,不待病重而医。9.“创”,创伤。10.“股维”,盖指身躯。
译文:
赵悼襄王问庞煖说:“国君,也有治国之良策吗?”……
庞煖说:“大王您难道没有听说过魏文王问道于扁鹊的故事吗?他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可以详细听闻吗?’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病还没有出现明显症状就被除去了,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之时。病情还在很轻微的时候(就被治愈了),所以他的名气不出于本乡里。而像我扁鹊这样治病的,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割开皮肤肌肉,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魏文侯说:‘对!倘若管子以扁鹊治病之道(大刀阔斧)而辅之,则桓公能够成其霸业吗?’”
庞煖又说:“像扁鹊兄弟这样的名医,不待病重而医,治病于无形之中,治愈亦不出名,大功而成,称之谓自然。所以说,良医化解疾病,拙医攻破疾病,病人即使侥幸不死,身躯必有创伤。”
悼襄王说:“好!寡人虽已被拙医所败,然而谁能如扁鹊之仲兄一样,治寡人秋毫之病呢?”
启示: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认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有时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长篇语段
第一篇《三国志·华佗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相陈珪举孝廉举:推荐
B.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宥:宽容
C.太祖苦头风苦:痛苦
D.佗亦不强,索火烧之强:勉强
2.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B.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C.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4.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3分)
②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4分)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例子。(请自己概括)(3分)
答案:
1.C(“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为……所苦,或感到痛苦”)
2.B(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语文匠提醒你,要注意不同主语另起一句的特点,以及大部分情况下(不是连动句),那么每句就一个动词这个特点。详细请见语文匠《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突破》图书。
3.B(A.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C.华佗并没有退还财物,而是故意丢下郡守这个病人,自己跑开来激怒他;D.华佗是在狱中拷打致死的。)
4.(1)①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3分)(“出”1分,“活”1分,语意连贯1分)
②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若”1分,“信”1分,“收”1分,语意连贯1分)
(2)(3分)
①华佗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病人服下药后离开后就痊愈了;
②如果病人需要,华佗也不过灸疗一两个穴位,病人病痛就应手消除了;
③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华佗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华佗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人很快就能康复;
④病患如果在肠中,华佗就为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人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⑤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⑥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3分,答案不在以上范围之内的,只要是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事例就可以给分)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第二篇《旧唐书·孙思邈①传》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④,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永淳元年卒。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经月余,颜貌不改。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
注: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方助之以济人济:治理
B.年已老,而听视聪瞭瞭:明白
C.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殚:穷尽
D.遗令薄葬薄:简单、节俭
2.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B.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C.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D.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思邈年轻时就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
B.卢照邻认为孙思邈学问渊博,见解高超,就像古代庄子和当今维摩诘圣僧。
C.孙思邈一生大多数时间隐逸行医,多次拒绝官职,说明他对功名也没兴趣。
D.孙思邈的年龄是个谜团,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都如同亲眼所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5分)
(2)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3分)
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孙思邈所说的名医之道。(4分)
参考答案:
1.B瞭:明亮
2.B[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语文匠提醒你,句子很多对偶,你看到了吗?详细请见语文匠《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突破》图书。
3.C孙思邈曾对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
4.(1)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判断句、恨、器、难为用,各1分,句意1分)
(2)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每句1分)
5.治病要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答天人合一亦可)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每点2分)
参考译文:
孙思邈,京兆府华原县人。他七岁入学,一天能背诵一千多字的文章。20岁时,就擅长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后赞叹说:这是一个神童啊,只是遗憾他本领太大,假如在我这小小州衙就难以施展。北周宣帝时,由于王室经常发生变故,他就隐居到太白山中。隋文帝杨坚辅佐北周朝政,征聘他担任国子博士,他推说生病没有出任。曾经对他的好友说:五十年后,会出圣人,那时我才帮助他治理天下。太宗李世民登上帝位,征召他到京城,已经老了,但耳聪目明,要授给他爵位,他坚决谢绝。显庆四年,高宗李治召见他,授予他谏议大夫官职,又坚决谢绝。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因病请求回乡,高宗特地赐给他骏马,安排他住进鄱阳公主封地的庄园别墅。当时的著名诗人学者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人,按照孝敬老师的礼仪侍奉他。卢照邻有文章说:孙思邈思想贯通古今,学术穷尽天文、历法、占卜。他阐述世界万物永恒不变之根本的高超见解,就是古代的庄子;研究精深的学问专心致志,就是当今中国的维摩诘圣僧。卢照邻患有痛苦难治的疾病,医治不好,就问孙思邈:高明的医生治好人的疾病,他凭的是什么?孙思邈说:我听说会谈自然规律的,一定要用人情事理作为依据;会谈人情事理的,也要以自然法则为根本。大自然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冷热交替,就是它循环运行的规律,平和就下雨,激奋就刮风,凝滞就结霜落雪,扩展就出彩虹,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有上下四肢、脾肺肾肝心五脏,起床睡觉,呼气吸气,精神元气时衰时旺,通畅就生气血,显现就是神色,振动就有声音,这些就是人的正常现象。从显露的表象,看隐蔽的实质,这是研究自然和人体的共同方法。一旦阴阳失调,地气升腾就发烧,天气阻隔就发冷,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奔跑就会喘息困乏,干渴就会焦黄枯燥,症状显露在面容,病情改变着形貌,如此类推自然现象也是这样。对于人体疾病,高明的医生用药物疏通,用针灸治疗。对于自然灾变,国君人臣用最高尚的道德理顺天意民心,用最大的努力解决具体问题,那么人体疾病有的可以治好,自然灾害有的可以消除。他又说:治病胆要大心要细,考虑要周密行动要坚决。孙思邈自己讲他出生于隋文帝开皇辛酉年,到今年九十三岁了,问他的乡亲,都说他是几百岁的人,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分明如同亲眼所见,以此验证,他不止一百岁了。当初,魏征等人按照太宗的指示编纂南齐、南梁、南陈、北周、隋朝的历史,担心遗漏,多次询问他,孙思邈口述起来,宛如亲眼看见。孙思邈于高宗永淳元年去世。遗嘱要求从简安葬,不要陪葬器物,不用羊牛猪等祭祀牲畜。死后一个多月,脸色外貌没有变化,抬起遗体入棺,轻得好像只是拿着空空的衣服,人们为之惊异。
第三篇张岱《鲁云谷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以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救则望之却(退避)走
猥以微贱,当(应当)侍东宫
B.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和谐)
去今之墓(筑墓)而葬焉
C.以今年三月之晦(农历月末)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D.举不足以入其胸次(停留)
外与天际(交会),四望如一
2.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A.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B.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C.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D.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不拘前人古方,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每次都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
B.云谷有米癫一样的洁癖,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
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能与他和谐配合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
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他随不晓文墨、不解诗画、身处俗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部编本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4分)
(2)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4分)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史记魏公子列传》)(3分)
5.请简要概括鲁云谷在交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B(A.当:担当;C.“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D.胸次,指心里。)
2.A(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语文匠提示,注意某些虚词是句首词,还有某些固定的四字词结构,详细请见语文匠《高考语文选择题满分突破》图书。
3.B(“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错,文中是: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
4.(1)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极其反常的时候,(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情况,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
(2)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
(3)赵王打扫庭前台阶,亲自迎接公子,依照主人迎接贵宾的礼节,引导公子从西阶而上。
5.(4分)(1)结交缘自真性情;(2)结交的都是“良友”;(3)待友热情而真诚。(1点2分)任选2点即可
会稽宝祐桥的南面,有家小小的药铺,是我的朋友鲁云谷行医卖药的地方。云谷对茶的道理和学问有深刻的领悟,知心的朋友每天聚集在一起品茶,接连不断地前来,以至应付接待不过来。别人对这种烦琐的事会感到疲倦,但云谷却乐此不疲。他的医术擅长治疗痈疽,更专长于治疗痘疹。但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治疗不一味效法前辈医师,处方不一味沿袭古书,每次都是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并不沿袭旧方,医术高明。民众始终怀疑他没有把医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不尊重信奉古代医学的条条框框,所以凡是得了痘疹的人家,不是到了极其危险反常,别的医生拒绝治疗的时候,绝对不会找我的朋友云谷看病。云谷看病灵活机敏,可以救治的就救治,不能救治的看一眼就退避离开,不曾犹豫不决,前顾后盼,接受别人一文钱。他生性极其喜欢洁净,有米芾一样的癖好,痛恨吸烟喝酒,痛恨别人采摘花朵;特别痛恨别人吐痰擤鼻涕弄脏地面。所以不是趣味高尚的人,都不能和他长久交往。他从小就有多方面的技艺,羌笛、胡琴、凤笙、斑管这些乐器,没有不能精妙演奏的。而且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以前他和李玉成两人一奏一唱配合得很和谐,后来只有王公端的演唱能和他合调,其余的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亲密的朋友只有陆癯庵、金尔和与我三人,除非遇到大风雨,除非碰到无可奈何的事,一定每天到他家,饮茶燃香,畅谈说笑,十三年都是这样。今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云谷二更天才睡。第二天叫他,没有起来,推门进去,他已在床上去世了。我和尔和听到这消息后十分惊诧,匆匆忙忙地赶到他家探望,痴呆地站着,失神了好久。张岱说:云谷心胸豁达开朗,所有人情反复无常、势利的事,全不能进入他的心里。所以他一生不懂得写作,却有诗意;不懂得绘画,却有画意;未走出街市,却有山林意。至于他结交好友,只是缘自性情,不是由于虚假勉强。几个月前有朋友到家座谈,他让仆人拿出贮藏的雪水煮茶,却被妻子大加指责,云谷很生气,整整十天不和她说话。他告诉我弟弟说:“我把朋友看作性命一样,她竟然想断绝我的朋友。”只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看出他的侠义心肠,这难道是不读书、不懂得文墨的人能够说出的话语吗!
第四篇李时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萃,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节选自《明史》)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好读医书,医家《本草》好:喜欢
B.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或者
C.未几,神宗诏修国史未几:不久
D.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自:从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
(2)其子建中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
3.文中反映了李时珍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答:
参考答案:
1.(B)有的
2.(1)于是穷搜博采,删除繁杂,增补缺漏,经历约三十年,查阅了八百余家医药书籍。
(2)李时珍儿子建中拿他父亲的遗表和这部书献给朝廷,天子十分赞赏这部书,下令刊行天下,从此士大夫家里都有这部书。
3.反映其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谨的治学精神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爱好读医学书,医书《本草》,从神农传下来的药物有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添的药物数量与神农的差不多,唐朝苏恭增加了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加了一百二十种,到掌禹锡、唐慎微这一辈人,先后增补合计一千五百八十种,当时认为很完备了;但是品类分得繁多,名称又杂乱,有的一物分为二三,有的两物混为一品,李时珍对此感到很不满意。于是穷搜博采,删除繁杂,增补缺漏,经历约三十年,查阅了八百余家医药书籍,稿本经多次修改才成书,书名叫《本草纲目》。书中增加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订正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先标正名作为纲目,接下来附上各家注释为目,然后用集解详细记录该药物的产地、形状、色泽,又把气味主治某病的方剂附上。书编好后,准备进献给朝廷,李时珍却突然去世。不久,神宗皇帝下诏修国史,重赏征求各地书籍。李时珍儿子建中拿他父亲的遗表和这部书献给朝廷,天子十分赞赏这部书,下令刊行天下,从此士大夫家里都有这部书。李时珍做过楚王府奉祠正官职,儿子李建中,做过四川蓬溪知县。
第五篇扁鹊
挖空练习,翻译划线句子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翻译:
当晋昭公时,诸大夫强而公族弱,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孙支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于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殽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间必有言也。”
翻译:
居二日半,简子寤,语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将大败周人于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董安于受言,书而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
翻译: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觽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蹷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家在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郤视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觽,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翻译:
翻译: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末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涕长潸,忽忽承跃,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蹷’者也。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繵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藏帇中之时暴作也。良工取之,⒅拙者疑殆。”
翻译: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翻译:
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翻译:
翻译: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翻译:
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选自中华书局版《史记》)
扁鹊是渤海郡郑(一说此应为鄚mào)人,姓秦名越人。年轻时受雇给人家当客官的主管。有个常来投宿的客人叫长桑君,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对他的服务特别周到。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来来去去有十几年,有一天单独把扁鹊召来,悄悄对他说:“我有秘藏的医方,现在我老了,想把它传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说:“太好了,我一定听您的。”长桑君于是从怀中拿出一种药给扁鹊,说:“用露水送服这种药,三十天后你就能知道怎么回事。”然后拿出其所有秘方书籍全都给了扁鹊。刚交给扁鹊,忽然间人就不见了,看样子确实不是凡人呀。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就能隔墙看人。扁鹊用这种特异功能给人看病,能把病人五脏内的症结所在看得清清楚楚,所谓“切脉诊断”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他有时在齐国行医,有时在赵国行医。在赵国行医时被称为“扁鹊”(按,“扁鹊”本为传说中轩辕黄帝时的名医,春秋战国时常以扁鹊誉称当代名医)。
晋昭公时,大夫们势力强盛而国君力量衰弱,大夫赵简子独掌国事。有一次赵简子生病,整整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害怕,于是请来扁鹊。扁鹊入室诊视病症后出来,大夫董安于问扁鹊情况,扁鹊说:“病人血脉正常,你们何必大惊小怪!以前秦穆公也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七天才醒。醒来的当天,告诉公孙支和子舆说:‘我到天帝那儿去了,感到很快乐。之所以去了那么长时间,是因为正好碰上有东西值得学习。天帝告诉我:晋国将要出现大乱,五世不得安宁。这之后将会有晋侯称霸,但他将会未老而死。霸主的儿子将会使那个国家男女淫乱。’公孙支把这些话记下收藏起来,秦国的史书就是这样出来的。后来晋献公时发生的内乱,晋文公的称霸,以及晋襄公在殽打败秦军归来后放纵淫乱,这些都是你所知道的。现在你们主君的病和他相同,不出三天就会痊愈,痊愈后一定也会说一些类似的话。”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了,对众大夫说:“我到天帝那儿去了一趟,感到很快乐,与各路神仙在天庭游玩,欣赏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和舞蹈,那些表演完全不同于上古三代的乐舞,其乐声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呀。当时有一只熊要抓我,天帝命令我射杀它,我射中了,熊死了。又有一只罴扑过来,我又射它,射中了,罴也死了。天帝很高兴,赏赐我两个精美的匣子,都装有首饰。我还看见我的儿子站在天帝身边,天帝交给我一只翟犬,并说:‘等你的儿子成年时把翟犬赐给他。’天帝还告诉我:‘晋国将会一代比一代衰微,到第七代会亡国。赢姓将在范魁的西边打败周人,但也不能取而代之。’”董安于听了这些话,将它记录在案并收藏起来。人们把扁鹊说过的话告诉赵简子,赵简子赐给扁鹊田地四万亩。
在这之后的一天,扁鹊途经虢国,正碰上虢太子死去,扁鹊来到虢国王宫门前,问一位爱好方术的中庶子(官名):“太子得了什么病,以致全国都在举行超常规模的祛邪消灾仪式?”中庶子说:“太子的病症是血气不顺,内邪不能外泄而暴发于表,导致内伤。正气压不住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排出,因此阳缓而阴急,导致突然晕厥而死。”扁鹊问:“他死了多久了?”中庶子回答:“从鸡鸣到现在。”又问:“收殓入棺了吗?”回答说:“还没有,他死还不到半天呢。”扁鹊说:“(请速禀告虢君,)就说我是渤海郡的秦越人,家住在郑(鄚),以前没有机会侍奉君王而仰望君王的神采。听说太子不幸死亡,我能使他复活。”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在胡说吧?怎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我听说上古时有个名医叫俞跗,给人治病不用汤剂、药酒,也不用镵针、砭石、导引、按摩、贴熨等办法,一解开衣服就知道病因所在,他能顺着五脏的腧理,开腔剖腹,结筋疏脉,调脑理髓,动脾移膈,灌肠洗胃,涤清五脏,修炼精神,改变气色。先生的医术能达到这种水平,太子就能再生了;如果不能达到这各水平却想让他再生,就是说给刚会说话的孩子听他也不会相信。”中庶子说了好半天(就是不相信扁鹊的话),扁鹊望天叹道:“夫子您用的治疗方法,就像用竹管看天象,从缝隙看花纹。我秦越人用的治疗方法,并不需要切脉、望色、听声、观形,就能说出病因所在。知道表征就能推知内因;知道内因就能推知表征。内部的病因总会在外表上有所反应,方圆千里之内我诊断的病例太多了,先生千万不能曲解这一点。假如认为我说的不可靠,就请您进去诊视太子,应能听到他耳孔有细弱的声音,看到鼻翼在微微地搧动;顺着两腿往上摸到阴部,应该还有一点温热。”
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这番话,惊得目瞪口呆,赶紧进宫去把扁鹊的话报告虢君。虢君听后大惊,赶快出来在王宫中廷接见扁鹊。虢君说:“我早就听说先生的美名,但是一直未曾拜望先生当面聆听教诲。这次先生路过弊国,有幸实现这个愿望,我们偏远小国的君臣感到十分荣幸。有先生在我的儿子就有救了;倘若没有先生,他就只能抛尸野外填塞沟壑,永远离去而不能返还了。”话还没说完,他就长吁短叹哽咽不停,精神沮丧涕泪横流,容颜更改悲痛不已。扁鹊说:“太子得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蹷’。那是因为阳气进入阴脉,缠绕冲撞了胃,经脉受损被阻,就另寻通路下注于下焦、膀胱;因此阳脉下坠,阴气上升,两气交会导致气道闭而不畅。阴气上行而阳气内行;下面阳气在内鼓动不能上升,上面阴气在外被阻不能下泄;上有隔绝阳气的脉络,下有破坏阴气的筋纽,阴气破而阳气绝,使病人面色颓败脉象紊乱,所以外形安静得像死去一样。太子实际上还没有死呀。那些阳气入袭阴脉而阻绝脏气的能救活,阴气入袭阳脉而阻绝脏气的只能死去。以上各种情况,都会在五脏功能失调时突然发作。高明的医家能拿下这些病,拙劣的医生会无从施治(病人)就危险了。”
扁鹊于是让他的弟子子阳取出砥石来磨针,取外三阳五会等穴位下针。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了。又让(弟子)子豹准备“五分之熨”,再加上“八减之剂”在一起煎煮,交替在两胁下熨敷。太子能坐起来了。再调和其阴阳,仅吃了汤剂二十天就恢复如得病前一样了。因此天下的人都认为扁能鹊能使死人复活。扁鹊说:“不是我秦越人能使死人复活,这是他本来应当活下去,我只不过促使他恢复健康而已。”
扁鹊路过齐国,齐桓侯招待他。他到朝廷拜见桓侯,说:“您有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如果不治将会深入体内。”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后,桓侯对身边人说:“医生贪图功利,想把没病的人说成是自己治疗的功劳。”五天后扁鹊再去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血脉里,不治恐怕会深入体内。”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后,桓侯不高兴。过了五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您的病已在肠胃之间,不治将会深入体内。”桓侯不肯回答。扁鹊出去后,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去见桓侯,他看到桓侯就赶紧往回跑。桓侯派人问他缘故。扁鹊说:“疾病在皮肉之间,汤剂、药熨的效力就能解决问题;疾病在血脉中,靠针、石的效力就能达到目的;疾病在肠胃中,药酒的效力就能达到治好疾病;疾病进入骨髓,就是掌管生命的神灵也无能为力。现在桓侯的疾病已进入骨髓,我因此不再要求为他治病。”五天之后,桓侯果然身患重病,他派人召请扁鹊,扁鹊已逃离齐国。桓侯于是就病死了。
假如圣人预先知道尚不严重的疾病(的后果),能够让好的医生及早施治,那么疾病是能治好的,性命就能保住。一般人担忧的是疾病太多,而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所以患病者有六种情况无法治愈:为人骄纵傲慢不讲道理,是一不治;轻视身体看重钱财,是二不治;衣着饮食不能调适,是三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是四不治;身体衰弱到连药都不能服,是五不治;迷信巫术不信医术的,是六不治。只要有以上几种情况中的一种,就很难医治了。
扁鹊名闻天下。他到邯郸时,了解到当地人特别尊重妇女,就做起主治妇女病的医生来;到洛阳时,了解到周人特别孝敬老人,就做起主治老人耳聋眼花四肢麻痹酸痛的医生;到了咸阳,了解到秦人特别宠爱孩子,就做起主治儿童疾病的医生;他总是随着各地的习俗来改变自己的医治范围。
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派人刺杀了扁鹊。直到今天,天下人谈论诊脉法,都说是从扁鹊那儿流传下来的。
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更多资源请加入月刊语文精品资源共享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syzl/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