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外耳道炎输液治疗 >> 正文 >> 正文

重视,宝宝挖鼻孔会导致新冠病毒感染这种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1-1-3
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a_6703361.html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各位家长闻风丧胆,更为孩子提心吊胆。

孩子抵抗力不强,更易被病毒招惹。

卫健委公布的第五版诊疗方案中指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新冠病毒主要传播方式。

飞沫传播很好理解,但接触传播说起来范围就大了。其实生活中很多小细节都可以传染新型冠状病毒,甚至很多隐藏的传染方式都没有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如果看护宝宝的大人接触了携带病毒的物体表面,再去接触宝宝,就有可能把病毒带给宝宝。

又比如宝宝的手接触了携带病毒的物体表面后,再去揉眼睛、挖鼻孔、吃手、吃东西......也会造成病毒感染。

挖鼻孔是宝宝最爱的动作之一,今天老师就来好好说说宝宝挖鼻孔这件事。

1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可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病也能从鼻入。

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研究员维多利亚·康纳博士及其研究小组,曾对40名成年参试者进行肺炎细菌在人体皮肤上的传播过程试验。

参试者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人,各组均接受肺炎细菌通过手指传播的测试。参试者用沾上了肺炎细菌的手指挖鼻孔或者将鼻子凑近闻被肺炎细菌污染的手指。

结果发现,挖鼻孔或揉鼻子时,肺炎细菌传播数量最多,传播速度最快。

康纳博士表示,这个研究首次证明肺炎病菌可以通过皮肤和鼻腔传播。

2

很多家长可能只是觉得宝宝挖鼻孔看起来很不雅,但其实除了不雅之外,还有其他的危害:

●影响鼻部发育:长期挖鼻孔会让鼻孔扩大,鼻子变形。

●鼻黏膜易受伤:鼻黏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手指频繁、用力抠挖,很容易使其受损或出血。而且有些出血可能是连续性的。

●诱发感染:人的指甲缝里会携带细菌,挖鼻屎时很容易把细菌带入鼻前孔等部位,造成鼻腔感染,诱发鼻前庭炎、疖肿等。

如果出现疖肿后不及时医治,不但会出现脓点和疼痛感,严重时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败血症,有生命危险。

不要认为只要不挖破就没事,挖鼻孔本身对于鼻黏膜就已造成了轻微损伤。不仅降低了鼻腔的防御功能,长久刺激还会引发化脓性感染。

由于在面部三角区,化脓性感染可能会经面前、眼上、眼下静脉等进入颅内的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炎症,最终导致“海绵窦血栓形成综合征”。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鼻黏膜作为人体一道极为重要的保护屏障,许多细菌病毒正是因为这道防线才无法进入体内。如果纵容宝宝挖鼻孔,让鼻腔黏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各类细菌病毒“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3

很多家长抱怨:宝宝就喜欢挖鼻孔,管也管不住。

其实只要找对原因,帮宝宝改掉坏习惯,是轻而易举的事。

一般宝宝挖鼻孔有以下几个原因:

▼空气太干燥

尤其是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加上室内的供暖,鼻腔内分泌的粘液很容易结痂成块,宝宝不舒服自然会用手去挖。

家长可以适当使用加湿器来调整室内的湿度,一般湿度控制在50%—60%即可。

▼空气太潮湿

南方多雨地区的家庭,或者没有经常通风的室内,会产生霉菌。

如果宝宝醒来就挖鼻孔,或者经常咳嗽,那么就要考虑是否为霉菌因素。

家长在疫情期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也可以用生理海盐水帮宝宝清洗鼻腔和漱口。

▼有鼻腔炎症

比如过敏性鼻炎的宝宝会觉得痒,感冒的宝宝会有鼻涕出来。

家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宝宝是否还有打喷嚏的症状,或者有其他感冒症状,医院确诊一下。

▼长久形成的习惯

有的宝宝因为孤独、无聊等原因,在不自觉中养成了挖鼻孔习惯。

家长可以试试用纱布轻轻缠在宝宝手指上,然后用笔画上一些可爱的图案吸引注意力;如果没有纱布,也可以用可爱的创可贴代替。让宝宝看手指,而不是用手指去挖鼻孔。

4

如果方法用尽,还是改不了宝宝爱挖鼻孔的习惯,那就考虑最后一种办法——勤洗手。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期间,除了戴口罩,洗手也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

▼什么时候洗

带宝宝出门回家后,医院回来;

宝宝与大人接触后,尤其是接触病人或疑似病人后;

玩完玩具以后;

吃饭前后,上厕所后;

咳嗽打喷嚏后;

接触动物后;

手脏了时。

▼用什么洗

用流动的水+香皂/肥皂/洗手液清洗,也可以用手消毒液清洗。

如果是外出归来,可以选择婴儿专用的酒精湿巾擦拭来消毒。

但一定要记得再用清水把残留在手上的酒精冲掉,避免宝宝把残留酒精吃进去。

▼怎么洗

遵循“7步洗手法”:

1、掌心对掌心揉搓;

2、掌心对手背交叉揉搓;

3、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4、食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

5、拇指握掌心转动;

6、指尖在掌心揉搓;

7、清洗手腕。

除了挖鼻孔,家长也一定要注意阻止宝宝吃手或揉眼睛的动作哦!

新冠病毒很可怕,为宝宝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家长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syzl/6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