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外耳道炎治疗 >> 外耳道炎输液治疗 >> 正文 >> 正文

乡村医生二三事

来源:外耳道炎治疗 时间:2021-7-13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5214886.html

说起医生,幼时是颇有些敬畏。那时农村卫生条件不好,至夏天酷暑时,每每要时生一头的疖子。肿大起来,整个头都显得是奇形怪状。疖子长在头上也就罢了,若是生在屁股上,更是坐卧不安。疖子有个渐渐长大的过程,等熟透了时候,需要来上一刀,将疖子去脓消毒,此时我就不得不去找医生了。

八十年代本村的医生只有一个,还是我的远房亲戚,只记得叫她姑妈。姑妈大约以前是赤脚医生,受过些许医学训练,还会接生,在村里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每次去她家,心里总是忐忑,到底头上或屁股上吃一刀不是愉快的事。在这位姑妈面前,顽劣不堪的我总是格外规矩,静静地等着吃上一刀。每次在我还没感觉痛时,就被她飞快一刀挑开疖子放脓,然后消毒包扎下回家。

姑妈的医疗室就是她家的厨房,我印象最深,也最喜欢的就是看她炒针头。现在所用的都是一次性注射器,当年却是玻璃针筒铁针头。针头用过之后,在锅里如同炒菜一般翻炒消毒。看着她炒针头,我突发异想,若是放点肉在锅里同炒,不知是啥滋味。姑妈在农村一辈子行医,也就是打打针,配配药,再加上接生之类。到我进入少年时代时,年迈的她已不再从事医生职业了。

九十年代初期,本村又有位顾医生早早出道,他大概在外学了几年医,特别擅长处理外伤。老家位于在长江边上,当时法治意识淡薄,在长江里从事航运的船夫们,骁勇好斗,只要出点纠纷,就是老拳铁棍相向,每周总有几个伤员被抬去他家诊治。我去他家时,看着一屋子挂满了“救死扶伤”“妙手回春”之类的锦旗,总是充满了敬仰之情。虽然这锦旗中,有打架双方各自的赠旗。

初中毕业时,同学们各自高飞,有去社会闯荡的,有去高中读书的,还有跑去少林寺学武的。有个同学小剑,是我本家亲戚,选了条不同的道路,外出学医。他出去拜师学医,和医学院的正规教育不同,带有学徒性质。在老师身边慢慢摸索了几年,加上他的刻苦自学,终于有所成。

回村之后,小剑在家中开了诊所,对江边多年行医的顾医生生意影响不大,到底长江边的斗殴,不时爆发。小剑家的诊所,距离我家就几步路,同是年轻人,自然有共同语言。没事时我常去他的诊所串门,看他挂水打针。两人之间还有好多的小秘密,比如九十年代末,他最爱半夜拨打人工服务台,与声音甜美的接线小姐聊天,每每电话费让他崩溃之类。

有一年,村里的一颗百年大树迁移后,枝叶枯萎,村民忧心。我跑去查看树况时,发现树上挂了好多输液瓶,却是有人给大树挂水呢。跑去小剑家一问,果然是他。只是妙手未能回春,大树最终枯死。

村里两名医生在乡下行医,诊治的多是熟面孔。患者有需要时,他们就上门服务,哪怕半夜一声喊,立刻就起床,风雪无阻。因为经常没有睡好,所以这两位医生看起来都是面目瘦削。村民们来看病,多是先记账,到最后一次性付钱,也不见有谁赖账。

村民们看得多是咳嗽感冒之类小病,基本上都会治愈,不过这两个乡下郎中,行医多年,经验积累下来后,竟也生出豪胆,敢在家中给患者开刀动手术。两人医术尚可,好多患者少花钱治好了病。两位医生平日潜心研究医术,有一些偏方常能药到病除。很多村民得了大病,先到他们这里诊治一下。村里是熟人社会,彼此了解信任。能治好自然是好事,如果未能治愈,患者也不会追究,顶多就是转去县城继续诊治罢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本村的老人一个个离去。农村之中,老人们有着根深蒂固的乡土理念,最后的时间一定要留在家中。于是,村里两名医生就上门服务,为老人们送医问药。他们总是乐观地安慰患者,病情不是很厉害的,稍微挂挂水,吃吃药,就可以康复。虽然,医生和家属都知道老人们已走到了最后,但安慰却是必不可少。村里的医生,好处就是彼此熟悉,患者是他们的长辈,他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医术范围之内,去帮助他们,给予安慰,缓解痛楚。虽然一些长辈,经过诊治,最后还是辞别人世,也不见家属指责医生,反而客气地表示感谢。至长辈葬礼时,医生也过来磕几个响头,烧上几张黄纸。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家乡的农村渐渐地消失,农村医疗建设也越来越进步,这些乡土医生,将会渐渐消失。可乡村医生所代表的熟人社会,乡土人情,却值得回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xrubber.net/wedysyzl/6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